蝦皮支付增資申請案 投審會2疑點釐清

蝦皮去年獲金管會核發電子支付執照,須在今年5月前完成新臺幣4.95億元的增資程序,但因加嚴版的陸資審查辦法今年元旦上路,蝦皮一度從經濟部投審會撤件,但投審會31日證實,蝦皮於3月中重新送案,目前已開始審查,並將釐清時間點、大股東國籍疑點

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證實,確實收到蝦皮支付的增資申請件,審查後正在要求蝦皮進行補件說明程序。他指出,蝦皮支付在這次送件時強調,透過會計師依照新規定計算,他們自己盤點出來認爲仍是屬於外資、未達中資標準,「但這部分還需要請他們(蝦皮)繼續提出證據來說明」。

據瞭解,投審會下一步將釐清兩大疑點,第一、香港騰訊持股SEA集團過去高於30%,如今比例下降至24.5%,需要確認低於三成門檻的時間點;第二、新加坡SEA集團的創辦人兼大股東李小冬持股逾20%,所以對於創辦人是否具有中國、新加坡雙重國籍,也必須要釐清。

經濟部投審會對於陸資加嚴審查的相關修法,已從今年元旦正式上路,「加嚴」的最大差別,在於對中資3成的認定門檻改爲「分層計算」,只要任1層投資者中資超3成,就直接被認定爲中資。

金管會覈准蝦皮專營電子支付,需將實收資本額補足到5億元,蝦皮需在今年5月13日前通過增資4.95億元,並須經投審會覈准,否則無法獲得金管會的許可,但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光熙說,據電支條例可展延1次3個月,因此蝦皮最長可申請展延至8月13日,但目前尚未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