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蹲後跳 長線偏多不看淡

2023年臺股企業獲利年增率估計

臺股歷年股息殖利率

臺股在2022年曆經空頭洗禮,指數從18,619點跌到12,629點,震盪幅度近6,000點,至今全球還深陷通膨、戰爭與不景氣的威脅,對於2023年行情似乎沒有樂觀條件。然而回顧過去歷史,投資人總是扼腕於不能掌握股市的低谷,又悲嘆於留戀高峰,低谷正因爲表面充滿悲觀纔會低,所以要撥開迷霧、超越數據障礙,才能掌握先機。

金融市場基本上是一波波的循環,所以觀察循環軌跡有很大的幫助。在過去20餘年間,臺股歷經多次多空循環,其中多數是漲跌幅度在2,000點~3,000點的小循環,而能與本波幅度接近的情況,唯有2000年的網路泡沫及2008年的次貸風暴,而這兩次股市大波動的下跌段,借用月KD的訊號顯示,時間恰好都歷時19個月,本波段臺股的月KD在2021年7月反轉,到2022年底,已經歷時17個月,揆諸循環週期,2023年應該迎來反轉,值得期待。

另外,永豐投顧對臺股關鍵企業進行預估與資料蒐集,所獲得對2023年企業獲利狀況的大致輪廓來研判,若以臺灣50代表整體,雖全年企業獲利預估衰退17%,然而,臺股企業獲利仍可望在2023年第四季結束衰退。

依照過去經驗,由於股市對於景氣的敏感,股價往往會在企業獲利結束衰退之前的二至三季就觸底反彈,其實市場需要的是「不會更壞」的消息,那股市就可以「不再下跌」,因此,就2023年企業獲利的情況看,2023年的第一季就醞釀期待。

再者,近年來股市投資人逐漸看重股息報酬,不再專注於殺進殺出獲取價差,這是迴歸投資本質的好現象,造成高股息基金申購踊躍,基金規模不斷膨脹。然而如果買基金的時候選擇高股息基金,判斷行情卻忽視整體市場的股息殖利率,這顯然是見樹不見林。

回顧2005年至2021年,臺股股息殖利率大概都在3%~4%之間,其實已經是主要股市中的翹楚,而其中2008年暴衝到6%以上,當年正是次貸風暴、股價低點,所以即使基本面利空環伺,股息殖利率的異常凸顯其指標性。

就2022年狀況看,14,000點配合2022年已配股息,臺股股息殖利率可衝到4.92%,13,000點就是5.30%的高股息殖利率。推估2023年情況,假設以2022年上半年企業獲利爲2023年股息,隱含股息配發率爲50%的假設,則13,000點的股息殖利率可推升到5.37%。由此處的殖利率推估,臺股13,000點的超乎常態高股息殖利率諭示股價過低,而2023年調整到17,000點的話,股息殖利率仍在4%以上,基本上仍是過去一般水準的上緣,所以2023年股價看漲是有基本面支撐的。

最後考量2023年已經預見的事件,第一季FOMC會議再兩次升息後會停止升息,資金面的緊縮見到終點。另外,中國新的財經政策出爐,推動世界另一具經濟引擎運轉,再加上臺股技術面見底,臺股區間由低走高,將歷經第一波反彈。

然而第二季是新年度財報首度亮相,市場將檢驗景氣復甦程度,美股財報周較早,四月下旬就是公佈旺季,美股勢必震盪,相同的,臺股第一季財報公告期限是五月15日,一般市場將修正景氣反轉的預期與股價的差距,臺股出現較大幅波動。

2023年第三季預期企業庫存調整完畢,同時美國總統大選各黨初選起跑,股價有明顯推升的動能。第四季預期Fed有降息的能,且景氣收縮結束、企業獲利重新擴張,股價進一步推升,指數區間可望進一步提升,預期由年初到年終,2023年臺股基本上呈現前低後高、漸入佳境的走勢。

美中科技戰升高後,世人發現臺灣已成爲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的一員,可預見臺股在全球市場的投資重要性亦同步上升,事實上,臺股悶聲發大財,在基本財務指標上也是優於其他主要股市,就股東權益報酬率、流動比率與負債比率等三項簡單指標比較,臺股有高股東權益報酬率、最高的平均流動比率與低負債比,選擇臺股相對安全,且長期投資股市纔是跟上全球經濟成長脈動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