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BNPL恐掀風暴 黃天牧緊盯

張其祿指出,BNPL的消費族羣都是「信用小白、無卡族」,無須提供個人信用證明,只要手機號碼、個資即可註冊,中小額消費皆可分期付款,提供民衆彈性的消費模式,甚至在全球電商成長率高達43%,但他質疑,這種類似無感消費的新興數位金融是否存在風險與隱憂。像澳洲市場就有近6成的年輕世代爲BNPL的使用族羣。

張其祿進一步指出,這個模式在臺灣的綠界、PCHOME都有,綠界是有要求要綁信用卡,但若沒綁信用卡的話會像無感消費,就會像之前的雙卡風暴,把債權賣給討債公司,這有相對風險,他認爲,金管會應研議監管方式,到底算電支還是要歸消費者保護,由於這個模式都是低所得的人最可能使用的,可能造成過度消費,到時又還不出錢,升高年輕世代的財務脆弱度,這部份卻沒有法規監管。

黃天牧指出,「純網銀」就是針對信用小白,提供信用貸款的服務,金管會會對BNPL再去了解。

張其祿表示,在法規監理上,許多國家已開始發展,像歐盟就適用消費者貸款法規、美國也開始研議新法、英國適用消保法來管、澳洲也已有法規來管,是而臺灣是疫情期間纔開始發展,現在無法規可管,到底是屬於「個人短期信貸」還是「電支」?政府是否已研擬相關監理作爲及法規?

張其祿指出,BNPL的類短期信貸性質是否屬融資公司範疇?過去第七屆國會就有提出「融資公司法」,現在是否該重啓融資公司法立法?

黃天牧認爲,融資不是屬銀行法的範疇,融資公司行爲與BNPL也不盡相同,要再研議。金管會會先緊盯電支部分,至於第三方支付會提醒相關單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