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風水師懂包裝 陸江湖術士多

2018年2月4日,香港海港城邀請著名玄學風水專家李丞責推出慈善新春開運卡,祝願香港零售與旅遊業「旺丁又旺財」。(中新社)

隨着大陸經濟發展需求,大陸的風水師也開始仿效香港風水師的包裝方式。網上也有文章分析陸港兩地風水師的差異,香港風水師有一定的行業規範、形成商業產業鏈,在表達上也力求普及化,但大陸的風水師除了近年蓬勃發展,卻也有門派衆多、相互拆臺的情況。

從香港風水師的發展來看,有論者認爲,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對相關的風水、周易文化打擊不小,香港至少比大陸內地超前40年的發展;其次,香港風水師大部分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不過據統計,近幾年大陸大學畢業生加入風水行業比率逐年增加,也有望改善這樣的劣勢。

另外,香港風水師有其行業規範,許多行業協會,加以約束和制定行業規則,較少出現同行誹謗、相互攻擊的現象,從業人員努力維護行業形象;但在大陸則會有詆譭別人擡高自己、相互拆臺的情況。

同時,香港的商業化特色也發揮在周易風水行業,形成強大的商業鏈。有文章指出,包含訴求大衆的生肖吉祥物商品,甚至到中高端檔次的開運珠寶功能吉祥物,平均價格從數百到1000元人民幣不等,打造出高、中、低市場定位明確的產品格局和明星企業,形成強大的市場產業鏈。

在表達能力上,香港風水師也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把相關論述平民化、普及化,甚至是娛樂化。比較香港和大陸,香港居民對於風水常識較多,而大陸民衆有的則認爲風水是迷信。

相較於兩地,在香港,包含電視、電影、書籍等管道,力求風水的概念科學化、大衆化,而不走神秘路線;但在大陸,則是認爲風水師要讓客戶「看不懂,摸不透」纔算有能耐,以致於搞得糊弄、神通,才能讓客戶滿意,反而讓風水持續和迷信劃上等號。

因此,對於風水行業的部分亂象,網上也有論者認爲,是江湖術士利用傳統經典《周易》,反而成爲坑蒙、拐騙、忽悠百姓的工具,這樣也讓真正的風水很難發展,變成「虛多實少」,充斥迷信宗教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