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更好服務新市民

近日,招聯金融、興業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消費金融公司發佈2023年業績報告。其中,科技賦能新市民金融服務尤爲突出,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不斷提升。

隨着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不斷髮展與深度應用,金融業正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加快步伐,打造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的金融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是提升金融工作專業性的重要途徑。消費金融公司只有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才能打造出一條“長尾客戶”數字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消費金融機構加大科技研發力度並提升創新能力,推動金融科技持續賦能新市民客羣,從創新信貸產品和覆蓋更多服務場景等方面滿足其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興業消費金融依託數字化方式推出“優客通”產品專門服務年輕客羣,有效支持租房、家裝、大件商品等消費開支。該產品通過智能決策模型的訓練與優化,極大提高了自動化審批效率,滿足用戶靈活多樣的金融服務需求。海爾消費金融上線了“海爾消費金融”和“夠花”兩款APP,覆蓋家電、家居、出行等生活場景,利用生物識別、電子簽名等技術實現數字化管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服務新市民超1600萬人次。海爾消費金融有關負責人表示,海爾消費金融利用其自研的數字化信貸系統和數字化風險管理體系,讓金融服務觸達更多用戶。

新市民客羣既是經濟活力的“微細胞”,也是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之一。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佈《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優化基礎金融服務,增強新市民獲得感。歐陽日輝表示,消費金融公司在城市服務進城務工人員、藍領工人等新市民羣體,此類羣體多數是傳統信貸難以覆蓋的客羣。由於多數新市民徵信數據缺失,又缺少固定資產作爲抵押物,難以滿足傳統金融機構的貸款要求,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提升風控能力。

對此,招聯金融聚焦新市民羣體困境,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創新推出以“自信”和“自愈”爲代表的數智化服務體系。“自信”服務充分考慮新市民個體奮鬥者的實際情況,支持客戶自主管理和證明自己的信用,引導客戶形成良好的信用習慣。“自愈”是通過自助服務幫助逾期客戶自我治癒。招聯金融通過金融科技深入瞭解逾期客戶的需求和困境,提供個性化的貼心服務,從“主動找客戶”的傳統貸後模式進化爲“客戶主動找”的新型貸後交互模式,有效提升客戶體驗。

總的來看,消費金融行業從數字化加快向數智化升級,通過數智化賦能新市民,助推降本增效。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數字化手段可以降低金融機構運營成本,更好地服務新市民,需要更好地平衡貸款產品的量價問題,額度要夠用,價格要合理,換言之,要兼顧盈利性和普惠性。金融機構必須持續進行用戶洞察,以可持續的方式拓展普惠金融邊界,提高對新市民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