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 只說平凡故事

《彼岸花》是小津安二郎首部彩色作品。(傳影互動提供)

今年是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逝世51週年,他以日常生活爲主題,深入探索日本的家庭關係,包括李安、賈樟柯、侯孝賢等重量級導演,都曾說自己是小津安二郎的粉絲,也以多部電影向他致敬,19日在臺北華山光點電影院,將播出他的3部經典作品修復版。

小津安二郎擅長以少移動、低機位的極簡鏡頭,傳達出如詩般的電影語言,就像他本人一樣含蓄而剋制。

其中《彼岸花》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早安》則是他少見的喜劇題材,《秋日和》則訴說母女親情。

讓餘味定電影輸贏

「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無需太多技法與過分雕琢,簡單平實的生活是唯一的描繪,跳脫繁華之外,真實的情感與單純的幸福,最是動人。」一生未曾結婚的小津安二郎曾如此描述他心目中的好電影,他把自身的體會全部融會在電影中,富有悲劇色彩,卻又不乏獨特的幽默。

12月12日是小津安二郎的生日,同時也是忌日,他1903年生於東京,1963年因癌症去世,以一生的時間,用鏡頭傳達他所體認到日本「家庭關係」的轉變,鏡頭冷靜又溫潤,忠實地反映當時代的日本社會。

用顏色呈現幽默感

小津安二郎約從20歲開始在片場工作,從基層的雜工、助理到導演,一共工作45年,也在多部電影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電影語言,1953年拍攝的《東京物語》是公認最能傳達小津安二郎美學的電影作品,獲得《電影旬報》年度佳片第二名。

《彼岸花》是小津安二郎首部彩色作品,透過一個簡單而緊湊的女兒出嫁的故事,呈現出爲人父難以割捨卻又矛盾的情感。小津透過顏色運用,呈現出高度的幽默感,集結了一代巨星,包括《楢山節考》的田中絹代、《湯島白梅》的山本富士子等人。

直探女性心靈深處

《早安》則是透過吵着要買電視的孩子,天真爛漫的童言童語,對比出成年人的利慾薰心和虛妄,是小津少有的喜劇;《秋日和》則是小津少見以女性爲主的拍片題材,透過一對相依爲命的母女,直探女性心靈深處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