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不如預期 臺電:智慧電錶計劃喊停

▲臺電總經理朱文成。(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爲鼓勵民衆節電經濟部能源局與臺電公司共同執行「智慧電錶基礎建設(AMI)推動方案」,不過臺電13日證實,在先期作業方面,因用戶參與意願和節電效果,皆不如預期試驗計劃已經暫停。

臺電資料顯示,臺電共完成了1萬戶低壓AMI用戶建置,其中有700多戶願意配合實施時間電價需量反應試驗,參與率爲8.4%,平均可節省5%的用電量,但益本比僅0.51,還不到1,無論用戶參與意願或節電成效,都不如預期。

臺電總經理朱文成解釋,如果益本比要達到1,有3個條件,首先,需量反應參與率須達30%;其次,尖峰時段電價,每度要7元以上;此外,智慧電錶的成效,須優於人工抄表。

朱文成說明,在上述3個條件皆不具備的情況下,智慧電錶推廣計劃,只能維持「停看聽」狀態。據臺電估計,1萬戶低壓AMI用戶的建置成本,共花了新臺幣2億元預算。

雖然智慧電錶推廣計劃暫時喊停,但臺電預計於2016年1月,在內湖、三重、蘆洲地區,進行智慧電錶小規模試辦工作

朱文成強調,智慧電錶的相關研究,仍將持續進行,臺電已委託資策會,針對智慧電錶與物聯網的連結,進行研究。

不過朱文成也說,在國外,智慧電錶和物聯網合作成功的案例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