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室/113會考作文命題趨勢解析 1形式呈現機率高「恐愈趨困難」

圖爲112年國中教育會考,考場示意圖。記者許正宏/攝影

近幾年隨着環境變革,會考作文題目更加多元,也越發講求個人見解的抒發,故學生培養自身觀點,以有條理的方式進行表述,是十分必要的技能。以下,就讓我們分析近幾年的考題形式和出題涵蓋的範圍,推測今年可能的題目走向。

近三年會考作文皆爲「不必訂題」的模式,更着重學生對圖表的理解,並期待多元論點展現。以110年「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爲例,透過「展覽會」的情境設定,暗示學生聚焦於「值得分享的具體物件」取材,並於引文中提醒書寫要點,需「描摹物品外觀」及其中「蘊含的情感意義」。而111年會考「多做多得」,則是「通訊軟體頁面」的出題形式,利用班級羣組呈現貼合學生經驗的對話情境,羣組中四位同學各自提出論點,談及「多做是否多得」、能否「不做而得」,不失爲給予考生省思的方向。

再看112年以「近年來臺灣民衆最喜愛的影劇類型統計」爲寫作資訊,同樣挾帶圖表訊息,相較於前兩年的豐富圖像內容,統計表較爲簡潔扼要,更仰賴學生評述的能力。題目說明提到兩項書寫要點,學生需針對圖表中數據差異「提出見解」,再延續見解提出「相應事例」。此題目能接受的寫作角度更加多元,只要學生能把握住兩項書寫重點,呈現出的表述便能夠百花齊放。

「心測中心」最新釋出的預備測試題其一談論「共享」議題,需要學生提取自身生活經驗結合對社區發展的想像,構思值得共享的物品,再思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個人感想」。其二「對不起與原諒」一題,藉由漫畫形式,促使學生理解情境,探討面對錯誤和寬恕與否的哲思。相較於以往的題目更有深度,考驗着學生對於能源永續、社區關懷以及人我關係的省思能力。

綜觀近年會考正式試題與預試試題,今年考題極有可能仍以「文字圖表化」的形式呈現,題目難度可能愈趨困難,考驗學生寫作的廣度與深度,廣度在於能包容更多寫作的切入點,而深度則有賴學生多着眼思考自身與環境、社會之關聯。

引導式寫作行之有年且形式繁多,然而就其本源仍是着重於個人見解抒發,只要能仔細審題,適當擷取生活經驗並增添新意於其中,圖文式題型其實並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