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馬鐵英:美中各建供應鏈 臺灣半導體優勢取決未來關鍵10年

星展表示,在中美關係緊張下,臺灣半導體業面臨短期和長期挑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紀佳妘/臺北報導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今(8)日發佈「臺灣:後疫情時代科技業的契機與挑戰」研究報告,臺灣雖擁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能力,但短期仍面臨中美關係緊張的附帶損害挑戰、嚴重依賴大陸市場銷售,臺灣優勢是否會減弱,這將是未來10年的問題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臺灣擁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作技術、半導體供應鏈和雄厚的科技與投資能力,面對後疫情時代下的科技契機,臺灣處於絕佳位置,但疫情也讓資訊技術貿易保護主義和國族主義風險升溫,尤其中國美國之間矛盾遽增,這樣拉鋸的國際情勢,也將爲臺灣的電子產業帶來短期和長期的挑戰。

馬鐵英分析短期內中美關係緊張,可能會破壞現有的供應鏈,連帶對臺灣造成附帶損害,如今臺灣半導體廠商仍依靠美國上游IC設計、半導體制造設備化學材料的供應,臺灣最多有80%的智慧財產權進口來自美國,代表臺灣容易受到美國減少先進技術供應的影響

此外,臺灣半導體廠商也嚴重依賴大陸市場銷售,單是大陸、香港約佔臺灣電子零組件出口的60%。如此一來,意味着臺灣也很容易受到北京市場準入限制措施衝擊

從長遠來看,馬鐵英認爲,中美雙方建立半導體供應鏈的急迫性,可能會擠壓到臺灣,臺積電爲響應美國政策,5月宣佈投資120億美元赴亞利桑那州建5奈米廠。另一方面,北京也希望臺灣半導體廠商能將更先進的業務移到大陸,並提供具有競爭力薪酬吸引人才

馬鐵英說,臺灣雖擁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能力,但隨着美國、大陸的趕上,臺灣優勢是否會減弱,這將是未來10年的問題。

不過,受惠於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對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品服務需求增加,臺灣科技業今年以來營運表現良好。馬鐵英指出,雖然購買電腦消費性電子產品可能只是一次性的消費行爲,但全球對數位化和自動化的需求在疫情過後可望持續提升,進而爲電子產業增添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