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盜汗竟是心肌梗塞 心導管手術挽救一命

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廖茂芳呼籲,若發生胸悶、胸痛、一直盜汗等症狀,把握黃金救治時間儘早就醫。(長安醫院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59歲鍾女士持續嘔吐和頭暈,出現胸痛、盜汗,送醫急救時收縮壓僅70,進一步檢查確診爲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除服用抗血栓藥,並照會心臟血管科主任廖茂芳醫師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安裝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和支架,順利打通阻塞的3條冠狀動脈,術後恢復良好。

長安醫院心臟科醫師廖茂芳表示,患者有小兒麻痹、糖尿病,但沒有按時服藥,急診當天診斷爲心肌梗塞後,團隊立即啓動急性冠心症治療流程,心導管檢查發現3條冠狀動脈都有阻塞,其中有2條几乎是完全阻塞,於是立即安裝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讓心臟減少負荷。

廖茂芳說,急性心肌梗塞比較典型的症狀爲胸悶、胸痛、一直盜汗,覺得快要窒息的感覺,有時候胸痛會輻射到左肩膀、下巴、背部等,少數會出現上腹痛、噁心嘔吐類似腸胃的症狀,鍾女士冠狀動脈阻塞所造成下壁心肌梗塞,位置靠近上腹及胃部,常被誤認爲胃痛。

廖茂芳舉出5個主要的常見風險因子,分別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還有年紀比較大的人,比較容易會有血管硬化的問題,所以要避免心肌梗塞發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血壓、血脂、血糖要控制好,有抽菸的要戒菸。

廖茂芳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生活習慣要調整,就是規律運動、清淡飲食,另建議每年健檢可以加做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掃描是否有血管阻塞問題,及早發現解除日後可能有心肌梗塞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