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制度、多種族、講華語 創造獨特亞洲價值

新加坡從1965年獨立建國,蛻變到如今耀眼的東南亞明珠,李氏父子的政績有目共睹。圖爲李顯龍(右)和李光耀夫婦合影。(美聯社)

新加坡如今享有的經濟發展成就,少不了「李氏父子」的功勞。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創造出有別於西方民主的「亞洲價值」,爲新加坡的繁榮奠定基石,即將卸任總理的李顯龍,則在此基石上更進一步提升新加坡的影響力。

李光耀帶領新加坡度過動盪不安的1950年代,在該國1965年獨立後,李光耀更成爲「新加坡成功模式」的主要設計師,以短短几十年時間,把新加坡打造成富裕發達又法治嚴明的國家。自1980年代中期起,「政治民主化」成爲全球趨勢,新加坡也搭上這班民主列車。李光耀1982年提出極具星國選舉特色的「集選區制」,創造出與西方民主不同的「亞洲價值」。

不僅如此,李光耀奉行「多種族主義」,團結不同種族,「有計劃地」提拔人才,不僅華人受益,少數民族也未被忽略。正是這股團結的力量,讓新加坡的多元社會不至於分裂,各族和平相處,成爲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因素。

李顯龍延續其父李光耀的核心政策,在任期間繼續推動「講華語運動」,致力提高星國人華語水平,在不同方言羣體間建立一個共同語言橋樑,加強華社凝聚力。李顯龍也堅信,新加坡是擁有多元種族的機會之國,政府須以中立、世俗的方式處理族羣敏感問題,認識並尊重族羣訴求。

李氏父子對促進國內種族和諧,更是不遺餘力,因爲民族團結意識深植於新加坡人的思想,星國人對國民身分認同與有榮焉。

新加坡從獨立建國時期、缺乏資源的一個「彈丸小國」,蛻變到如今耀眼的東南亞明珠,李氏父子的政績有目共睹。李顯龍卸任後,預計將延續傳統,繼續擔任國務資政,爲接班的第四代領導團隊提供建議。但在李家逐漸淡出新加坡政壇之際,星國接下來將如何面對嚴峻的國內外挑戰,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