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觀察》地方選戰看政績 參選人跨區搶明星

臺中市長盧秀燕(前左)9日陪同民衆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前左二)參訪臺中建國市場。(中央社)

今年九合一地方選舉選情冷,政黨競爭不是選民關注焦點,參選人的個人魅力成爲選舉主軸。此次地方選戰,比起看政黨,選民更在乎看人選,因此,跨黨派、跨區輔選成爲新常態,人氣高的政治人物不僅在自己選區獲選民青睞,也能吸引其他選區參選人來沾光添人氣。

年底選舉是疫情後復甦的轉折,選民除檢討整個防疫表現及展望疫後發展,也注重市政的穩定性,對於地方執政並不期望太意識形態,民進黨主攻抗中保臺失效,主打「做實事」牌的參選人更會受到民衆肯定。

無論藍綠,拚連任的縣市長都避開意識形態對撞的選戰方式,主打跨越藍綠,做實事的形象。國民黨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及臺中市長盧秀燕長期以來都維持這樣形象,強調市政優先,就連過去戰將風格鮮明的高雄市長陳其邁,也收起鋒芒,主打會做事,日前備詢談到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更說願意當韓的高雄導遊。

選民肯定走中間路線做事的地方首長,走此路線的首長都獲得高民調,也讓新參選的挑戰者期盼他們能出手助選,沾一沾光。

盧秀燕昨和民衆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同框,讓高取經臺中建國市場遷建經驗;侯友宜這陣子也是忙着南北跨區輔選,擔起藍營最強母雞角色。無黨的高金素梅受在野陣營支持者歡迎,替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輔選,也到新竹支持高虹安,是在野黨的熱門輔選大將。

民進黨也打起「跨區團體戰」,各派系開始跨區輔選自己人,林佳龍今將到雲林輔選劉建國,臺中市長參選人蔡其昌日前也到彰化輔選新潮流彰化議員參選人。

相較於總統大選容易出現意識形態的強烈對撞,地方選舉民衆更重視誰纔會爲地方做實事,而做實事的人受民衆歡迎,也受其他參選人歡迎,讓今年選舉出現「跨黨跨區」拚選戰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