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專業掉了坑怎麼辦?

>>>模擬填報12萬樣本0落榜,平均過線4.2分不浪費

本站高考智願2.0,更精準的志願推薦系統,用好高考每一分!

文章是前幾天寫成的,本來準備昨天發這篇,不過昨天臨時寫了一篇,就推到今天了。一般這個號每週都是兩篇,週二和週五。最近有感而發的比較多,恰好發現大家也愛看,就多寫一些。

總有一些小夥伴,說類似“博主你變了”“爲啥不聊xxx”什麼的,主要是吧,我寫作主要靠狀態驅動,想法來了寫起來特別順,如果刻意想寫啥,寫出來的根本沒法看。

有時候特別奇怪一些人,我寫得他好像都不滿意,可是他每次都堅持看完,然後堅持找點毛病,再寫一大坨跟我擡槓,我覺得他挺累,讓他取關他也不幹,理解不了。

1

前幾天看到一個傳得很廣的帖子,是這樣說的:

瞭解到一組數據,全國快遞員,滴滴司機和外賣小哥大概有將近一個億,其實在茫然不自知的情況下,已經至少有超過一個億的人工作在算法設定的模型裡,有段時間我經常打車,和多個司機聊天,基本上證實了一個事情,無論司機每天多麼努力,每小時平均收入是無限趨近於30塊錢的,當你運氣好接到一個長途大單後,返程往往接不到客,當你前面幾個小時收入不錯的時候,後面幾個小時直線下降,算法可以用迴歸和擬合控制收入曲線,你可以跑得高紅綠燈,但絕跑不贏算法,滴滴如此,外賣和跑腿亦是如此。人類爲隱藏在數據中心的算法大腦打工的劇情已經悄然實現,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而已。

裡邊提到的快遞,滴滴和外賣人員到底是不是一億,我也不知道,感覺沒那麼多。他們到底是不是困在算法裡,也不太清楚。不過每小時平均收入30塊這個事,應該問題不大。

我傾向於覺得這不是什麼算法控制,就是最基本的經濟學供需原理。大家知道吧,現在我國浩瀚如海的製造業,一個普通工人一個小時的收入大概就在23塊錢波動。訂單多的時候,可能會衝到30塊,訂單少的時候,就跌到了15左右。

尤其這兩天高考結束了,南方那邊又迎來了一大波生力軍,有的是高考成績還不錯,想出去體驗生活賺點錢給自己買個好電腦。還有的是沒考上,準備進入社會,第一步那必然是進廠打螺絲。他們的加入,一般會把行情帶低一大截。前段時間看到崑山那邊已經跌到了15塊一個小時。

可能一個反直覺的事是,臨時工的收入要比正式工高一些。因爲企業是不給臨時工交五險一金的,正式員工就得交,這筆開支可以直接發給臨時工。

比如要社保啥的,公司可能支出了7000,員工到手5000,另一個不要社保的臨時工,到手6000。很多工人是願意選後者的。所以那些工廠基本都是部分正式工,剩下的按需動態去招聘。

這些人在打螺絲崗位上混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自己非常不合適(極少有人合適),然後他們就會再來一波遷徙,去送外賣送快遞,有駕照的會去跑滴滴。等到外貿爆單,工廠招人的單價飆高的時候再回工廠。

而且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樣的是,白領們怕加班,工人們卻擔心沒班可加,工廠爆單的時候加班多,賺錢也多,他們纔會去。等到訂單變少,沒有班可加的時候底薪根本沒法養活自己,他們又去幹別的了。

大家發現了吧,如果滴滴和外賣賺的錢比工廠高,工廠裡海一樣的人力就會持續流出,直到把滴滴和外賣的收入也拉到跟他們差不多。

這個意義上講,並不一定是算法在整那些從業者,背後真正的操控者可能就是市場。算法只是讓大家賺的錢均勻一些。

當然了,時薪低可以通過加班使勁往上堆,比如在製造業,一般的玩法就是“每天十個小時,一週上六天”,大家的工資主要靠加班費撐着,如果訂單少,沒了加班費,大部分人就會撤離。同理,滴滴司機們如果每天朝九晚五不加班,也賺不到啥錢。

這兩天看到大家在選專業,我爲啥突然想聊這事呢?

我的意思是,並不是只有工人階層有這個問題,其他行業也一樣。任何行業稍微賺點錢,立刻就會涌入大量的人力把工資打下來。大家可能不知道有個職業叫“攝影師”,聽着就是給拍照的,其實這些年因爲廣告和自媒體需求暴漲,這夥人收入非常非常高,京城這邊專業一些的比大廠程序員都有錢,這兩年被大家注意到之後,大量涌入,已經不如以前了。

我國現在嬰兒出生率是很低的,不過不代表人力不充足。我國人口是從2017年之後開始下降的,那年足足生了1700萬。2017年的孩子今年正在小學入學,今年的小學入學壓力依舊非常大,他們還有16年大學畢業,不出意外,接下來十六年依舊非常非常卷。

以前也卷,但是以前有很多空白領域等着去填充,每個行業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需求足,而且隨着產業規模變大,先入行的人還可以去做領導。但是隨着幾乎所有的行業都被塞得滿滿當當,外邊還有幾千萬人一小時不到三十塊,隨時會衝進任何行業裡,把那些行業的工資給拉下來。

最明顯的是造船業,大家知道這個行業屬於我國最近這幾年新崛起的強勢行業,但是裡邊從業者的薪酬怎麼樣呢?那也是一把辛酸淚,我瞭解了一下,並沒有比土木老哥好太多。

比如船廠需要大量的焊工,大家可能也聽說過焊工一天700,還一直缺人,這就很奇怪了,爲啥會是這樣呢?感覺不符合國情啊。

正好我讀者裡有幹這個的,說是他們內部流傳一個說法,說是電焊對身體傷害非常大,人員流動性很大。每年都有人聽說高薪入行,過不了多久身上出點症狀,比如一直咳嗽,或者皮膚病,可能有小夥伴知道一個詞叫“塵肺”,那些早期礦工很多有這個毛病,現在不少焊工也有,一旦出現毛病,就撤了。而且年輕人一般不去做,因爲流傳着搞電焊容易生不出來孩子的說法。於是處於一直高薪一直缺人狀態。

2

以前我特別關注“怎麼成爲一個優秀的人”,最近幾年更多思考“萬一真的不行怎麼辦”。

大部分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理所當然是前10%,可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現實世界裡大部分人真不行,不是說腦子有問題,只是不是那塊讀書料。畢竟有一半的人連高中都考不上,剩下那一半混個本科都超級費勁,更別說985了。

哪怕在一個普通大學裡,想進計算機和醫學院這些熱門專業都很難。是的,不少人還在那裡糾結當醫生到底好不好,其實沒啥可糾結的,醫學院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大部分人最後的結局,只是去一個不想去的大學,上一個不想上的專業。

那這一輩子就輸在起跑線,一輩子掉坑裡了?

有一說一地講,一步錯,步步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高考確實把他們的定位給鎖死了。尤其如果你是一個按部就班的人,那確實是。

但是也不一定,如今我畢業十幾年了,回過頭來看,80%以上的人畢業五年後從事的工作和自己大學專業一點關係都沒。畢業後混得好壞,跟成績大學成績也沒啥關係。如果以財富爲標準,整體和學歷正相關,但是也不是特別有決定性。

還有不少人畢業後沒多久,就基本忘掉了自己的畢業院校,此後也不再提起,主要是用不着了。比如那些做生意的、做自媒體的、前些年賣房的、從事了興趣產業的,比如我最近才知道一個遊戲主播他學歷非常高,可是從事的事跟學歷一點關係都沒,他也從不對外人講自己學歷的事。

小財靠勤,大財靠運。“運”需要人去冒險,去闖。但是人一般情況下都是沒啥出路了才冒險,一帆風順的人往往不會去冒險,於是那些學歷高條件好的,往往最後可能也就是個中間層。社會上那些有錢人普遍不是靠工資賺出來的,他們的學歷普遍不咋地。當然了,也沒人在乎他們學歷到底是啥樣。

所以說長期來看,專業可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反而是一些軟素質,比如思想有沒有彈性,能不能充分吸收各種觀點,是不是能夠“get hands dirty”。最關鍵的,可能也是運氣。

爲啥要強調運氣呢?

因爲對於大部分翻身的人來說,運氣纔是決定性的。這事不能告訴小孩,不過現實時間裡確實是。中國人喜歡說,沒有實力哪來的運氣,其實這就是割裂,有沒有可能,你那個“實力”也是運氣的一部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而且相信運氣可以讓一些人跳出可怕的宿命論,畢竟如果這個世界真的實力說話,那一定是個極度固化的世界,絕大部分人輸在了子宮裡,剩下的輸在了高考後,可是現實裡並不是。因爲富人和高學歷的會倒黴,普通人也可能在某些時候突然大爆發,暴走幾年走上人生巔峰。

說這個,不是想宣揚讀書無用,畢竟我自己就是小鎮做題家出身。我是說,對於考上名校的,不瞎折騰,這輩子混個社會中間層也沒啥問題。對於那些沒考好,沒上好大學的人,也不用悲觀,今後的歲月裡如果能夠直面挑戰和不確定性,還有很多次翻牌機會。

甚至有個大佬跟我說,“從前往後看,都是努力;從後往前看,都是命”。也就是說,短期看你取得的成就都是你的努力和拼搏換來的。但是等再過一些年,回過頭來再去看,會發現太多事情充滿了“命”的氣息。

比如你攤了個傻叉領導,你幹得再多也沒啥用,甚至把你的成果給了別人。當然了,也可能不是他的問題,可能是你原生家庭導致你超級煩人,你自己還不知道,和誰都合不來。

比如你畢業進了一個緩緩下降的行業,就像在激流中逆流划船一樣努力拼搏,所有的努力只是能維持一個不再後退。

再比如身邊沒人能看清楚形勢,也沒人撈你一把,無頭蒼蠅一樣東突西突,最後耗掉了黃金十年,耗盡了所有的激情,啥也沒得到。

反過來講,進了一個上升的行業,碰上了願意提拔你的領導,接觸到了自己擅長且能專注的事恰好是個賺錢的事,甚至娶了一個巨有錢的富婆,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但是一旦碰上了,可能就是開掛的人生。

“娶富婆”這事不是開玩笑,兒童的世界裡逆襲靠的是“實力”,現實世界裡男人階級躍遷最重要的幾個途徑,就是去當“贅婿”,或者靠別的貴人往上撈。因爲你可能很有才華,可是沒本金,如果靠自己積累需要二十年,黃金時期都過了,啥才華也不等你這麼久啊。

甚至當初覺得你非常努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把你提拔了起來,多年後回過頭來,可能才意識到當時領導也在急切地找個人來幫他,恰好你和他能合得來。

這一點很多人沒上過班不知道,其實領導看重下屬,不一定是因爲能力,能力當然重要,更關鍵的是一種“合得來”。人這一輩子,關鍵就是在茫茫人海里找那幾個跟你合得來的人。

聊這些並不是否認努力,某種意義上講,努力和運氣可能是一碼事,我想明白了再給大家講講。

3

尾聲

說句很不合適的話,其實對於90%大學生來說,大學四年都差別不大,不是搞對象就是玩遊戲,混及格,然後畢業走入社會。大家不要以爲985的就不是這樣,也一樣。而且跟大家理解不一樣的是,大學搞對象這事是一部分人的事,大部分人連個對象也沒談,學習也沒咋學習,不知道忙了些啥。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我這裡要規勸大學生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好好學習,不過如今三十好幾了,心態又變了,覺得大家follow your heart吧,別混得太離譜就行,趁着年輕把能做的都做了。勸大家一心學習,幾乎不可能的事,用一半心思學習上進,持續幾十年已經牛逼得不得了了,太使勁往往很快就泄氣了。

畢業之後的時間會特別快,轉眼就是十年,再轉眼就是二十年。在這個長度上思考問題,會發現大學的那些知識可能沒那麼重要,反倒是其他的一些經歷更加重要。

年輕的時候很難理解那些油膩中年們爲啥會喜歡盤串,或者喜歡跟個死人似的在那裡釣魚,再或者開始折騰其他一些巨無聊的東西。

別誤會,絕對是混得好的才玩這些,如果一箇中年人竟然開始釣魚了,那他算過得不錯的。絕大部分人被生活折騰得死去活來,每天睜眼就是車貸房貸老人醫藥費,還有孩子學習不好、攤了個沙雕領導、老婆天天嫌自己賺得少,全靠麻木來扛過那漫長的中年時光。對於絕大部分人,尤其男性來說,35到50歲纔是真正“漫長的季節”。

好像男性在這時候你再想起來熱血年代那些事,就跟想起來上古往事一樣。或者有點像杜甫晚年無限懷念年輕時候經歷的開元盛世。當然了,這裡說的不是鼓勵大家混,而是說不要虛度,去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有很多種。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慢慢持續發力,不着急。

本站高考智願2.0,更懂你的智能推薦系統,選對志願,過好人生!

更精準、更便捷、更貼心,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一對一式的志願填報建議。

六大新增功能,助力中國考生學業規劃——

1、更科學的智能推薦:基於往年大數據科學測算,擇優遴選,志願表合理排序,用好高考每一分

2、1對1訂製升學規劃:大學+專業+城市3大填報路徑,根據考生需求,靈活制定個性化報考方案

3、合理定位專業方向:行業意向、興趣愛好兩大維度助考生認知自我,依據選擇結果推薦最適合專業

4、錄取概率測算分析:以近三年數據爲基礎,創新算法模型,提升預測準確性和合理性,規避扎堆填報風險

5、大學專業多維對比:基於填報需求的院校專業詳情展示,提供全方位資料對比,找大學選專業不再盲目

6、便捷獲取招錄數據:歷年數據橫向對比,招生錄取形勢波動一目瞭然

來源: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