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茹素20年 她排便不順竟罹腸癌第四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

大家都知道,愛吃紅肉是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然而不吃肉,一樣可能罹患大腸癌!60歲林老師長年學習佛法茹素20年,生活作息鐘聲操課,大約一年半前,因排便不順暢、裡急後重,起初以爲是便秘,經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

學佛茹素20年,她排便不順竟罹腸癌第四期(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臺灣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 首要預防是篩檢

大腸直腸癌不只是國人十大癌症榜首,臺灣發生率甚至是全世界排名第一,每十萬人口標準化發生率爲45.1人,打敗韓國45.0人,約每35.1分鐘就增加一名大腸直腸癌病例,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平均壽命減少13年之多。由於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已經轉移。

醫師指出,民衆常認爲,只有生活飲食習慣不佳、嗜吃肉類者,纔有機會得腸癌,但事實上,癌發生原因包括基因突變環境遺傳因素,預防的不二法門就是定期篩檢,透過早期發現、治療,降低腸癌威脅

許多人發現腸癌時是晚期,就認爲自己是末期,其實不然,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已從單純化療,新增多線標靶及化療合併治療策略患者平均存活期已從原本的不到半年,提升到兩年半。目前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兩者都有助於延長存活時間

換化療不換標靶 能延長存活期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僅非末期,甚至有治癒可能。醫師表示,若能將轉移病竈切除乾淨,有很好的5年存活率。但如果一開始無法手術切除,也不要氣餒,先使用標靶合併化療,可提升治療反應率,更高機率將轉移病竈縮小後再進行手術,亦大幅增加存活機會。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