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 用公益彩券助藝文單位

圖、文/非池藝術民國95年政府施行「最低稅負制」後,降低企業藝術家藝術品贈與給機關單位意願,進而影響文化資產的累積。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系主任林詠能說,對於文化資產的積累,如果現行公益彩券,能夠撥予美術館足夠資金去購藏藝術品,也是一種解套方式

社會文化資產的累積、美術館的典藏來源,概略分爲「捐贈」、「購藏」兩類,前者透過企業與藝術家的贈與,後者則由美術館撥款購買藏品。林詠能表示,美術館若能擁有一個獨立於政府之外、穩定、彈性財源機制來購藏作品,便可以脫離受限於「捐贈」的被動,化爲「購藏」的主動。

英國國家彩券,是值得參考的方向。」林詠能表示,英國國家美術館內的拉斐爾畫作粉紅色聖母》,就是由國家彩券公益金補助購得。他說明,英國「國家彩券」把利潤的28%作爲公益金使用,公益金中40% 挹注進藝術(20%)與文化資產(20%)。他進一步說明道,這份龐大的資金管理,英國交由十三個「非政府公共體(類似臺灣基金會)」經營。這些資金因此獨立於政府補助外,可以讓藝術家….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