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讓兩岸關係和緩 才符合美國利益

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陳奕帆認爲,美方不喜歡的人很難當選,讓兩岸關係和緩才符合美國利益,對臺獨立場明確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見圖)反而會較擔憂。(趙雙傑攝)

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訪臺,表達無論我國明年大選結果爲何,美國都會與當選的人合作。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陳奕帆認爲,雖然美方「一視同仁」,但仍會和中意的參選人合作,「美方不喜歡的人很難當選」,讓兩岸關係和緩才符合美國利益,對臺獨立場明確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反而會較擔憂。

陳奕帆指出,羅森柏格稱不會選邊站是外交辭令,而雖美方不採押寶的態度,但會跟喜歡的參選人合作;羅森柏格也會實地走訪、觀察藍綠白各方陣營的臺美、兩岸政策。他強調,目前看起來美國對賴清德的擔憂較大,因爲賴清德長期以來臺獨立場明確,這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

陳奕帆透露,據他所知,美方沒有很喜歡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訪美后的成果,因爲柯一直強調美中等距,但美方並不喜歡這個概念。最後相較之下,侯友宜雖尚未闡述主要外交論述,但國民黨和大陸之間關係較佳,在可控管的美中臺關係中,侯出線對三方來說比較理想。

淡大副教授李大中說,羅森柏格的說法符合美方一貫的立場,就是對他國選舉保持中立,對各候選人一視同仁、也都有接觸,但他認爲,羅森柏格和侯友宜見面尤爲重要,因爲侯是最大在野黨的總統參選人,加上其兩岸立場較爲穩健,美方會想直接溝通並進一步瞭解。

陳奕帆也分析,羅森柏格會來臺,和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正在中國大陸訪問有關。在拜登政府任內,只要派遣高官到中國訪問,就會派官方訪問團或具有特別色彩的人物來臺,這是拜登政府典型的作法。

他解釋,美國希望美中競爭能在「護欄」內受到一定的管控,而若臺海不受控,並不符合美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