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美關係不穩 臺灣反成問題點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右一)11月30日逝世,享嵩壽100歲,季辛吉生前曾陪同尼克森總統(右二)訪問中國大陸,並與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左一)會談。(新華社)

對於季辛吉逝世,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指出,季辛吉是中美關係的積極促進者與推進者,讓美國政府形成跟中國大陸合作的大戰略,但在當前美國仇中氛圍高漲的背景下,季辛吉此一代表性力量一旦退出,恐使中美關係的不穩定讓臺灣成爲一個問題點,對我不利。

劉復國說,以前大家認爲中美關係好對中華民國不利,但是現在情況一直在變化。「中美關係的情況穩定,臺灣就不會變成雙方的問題點,但季辛吉此一代表性力量或是影響力一旦退出,臺灣反而變成一個問題點,這對臺灣當然是不利的」。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盧業中認爲,季辛吉後來淡出政治圈,對美中政策的影響力不大,但美國政學界有很多人受到季辛吉的政治現實主義思維影響,也就是針對他國沒有善惡之分,而是將自身國家利益往前放,以此作爲主要的對外政策,而這樣的思維在美國政學界,有一定影響力。

盧業中說,季辛吉對臺灣來說,在歷史上可能對他會有比較多的負面評價,因爲覺得他背棄中華民國,但若從政治現實主義的觀點出發,檢視國家利益,不該以人廢言,我國也該學習他主張的精神,主要看待我們的國家利益,而不要有過多的意識形態。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研究學者沈大偉11月30日在臺北參加國際研討會,他聽聞季辛吉過世消息,用中文感嘆「很可惜」,讚譽季辛吉是20世紀和21世紀的一流智者,也是世界級的政治家,開啓了美中關係的大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慶四則認爲,中美關係的穩定和發展取決於雙方的政策與大趨勢,以及中方對自身方向的把握、改進,不是因爲季辛吉個人發揮極大作用、而是美方需要與中國溝通,雖然季辛吉過世了,但走了一個他,美方自然會推出下一位做爲溝通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