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肺炎染疫首周 污染環境力最強

新冠肺癌疫情持續延燒。(圖/路透

文/中央社新加坡19日綜合外電報導

新加坡國家染病中心一項新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染疫首周污染環境能力達到高峰,之後就會大幅降低。這表示出院患者不會再產生病毒,也不會污染環境,不需要歧視他們。

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今天報導,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的研究人員在30個收治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的負壓病房採集環境表面樣本,包括從病牀扶手、櫃子椅子馬桶座位等病房內最常被接觸的表面。

▲採樣結果發現,無論新冠肺炎病患症狀輕重,在染疫首周病房內環境表面病毒污染程度都相對高出許多。(圖/路透社

採樣結果發現,無論新冠肺炎病患症狀輕重,在染疫首周病房內環境表面病毒污染程度都相對高出許多。而隨着染病時間越久,病房內經常被接觸表面的病毒污染程度也跟着降低。

研究還發現,在採樣的負壓病房當中的3個加護病房,都未在環境表面發現病毒污染。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表示:「這可能顯示,住在加護病房的患者產生較少病毒,因爲他們通常已處於染疫第二週。」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說,希望這份研究結果,能協助降低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受到的社會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