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駕」嚴重性更甚酒駕 交長:下月討論、必要時修法

交通部長王國材(左)說,最快下個月就會跟相關醫藥團體討論藥駕問題,必要時提出修法。(陳祐誠攝)

臺北市藥師公會推估國內每年有300人死於「藥駕」,嚴重性更甚於酒駕,交通部長王國材對該數字持保留態度,但強調有些人吃要確實會精神恍惚,這種狀態下開車無異於酒駕,下個月就會找專家與醫藥相關團體討論,若有必要性就會提出修法。

交通部今舉行道安記者會,7月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220人爲今年以來單月最低,機車、高齡者、行人指標均下降。就縣市別來看,南投績效最差,宜蘭績效最佳。

針對臺北市藥師公會推估,國內每年有300人死於藥駕,嚴重程度超過酒駕,王國材表示並沒有準確的統計,但這確實是要關注的現象,重點不在於統計數量的多寡。

王國材說,最快下個月就會跟相關團體討論,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對於酒駕、毒駕有明確規範,但在醫囑方面,有些藥吃完會影響精神,這是個課題,例如有人吃了安眠藥那真的不適合開車,精神狀況不好無異於酒駕,以前是勸導性說明,未來是否立法還需要經過討論。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表示,針對國人慢性病用藥降低注意力議題,包括肌肉鬆弛劑、安眠藥和降血糖等,以往側重門診和藥師提供給病人用藥醫囑交代,而每個人用藥後,時間、劑量、頻率、疾病特定和個人代謝都不一樣,因此仰賴個人管理。

林福山指出,交通部和衛福部將加強宣導,強化醫囑提醒駕駛事項更完整。至於藥師公會提到用藥分級,會洽詢衛福部意見,交通部也會再瞭解國外是否有比較好做法,並跟醫學專家團體討論。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保護自己、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