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英國的華人說:國內不需要人才,而是需要會拍馬屁的高手

一個在英國的華人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中國不需要人才,而是需要會拍馬屁的高手。” 其實在國外生活工作過的人都有深刻的體會,外國企業內耗的情況非常少,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平臺。而在國內,人情世故高於一切,站對隊伍比什麼都好使,你的人我的人他的人分的清清楚楚,一榮則榮。

在中國,拍馬屁的風氣由來已久。源於我們傳統文化中人情世故的深深根基,地位高者常被視爲"爹"一般的存在,連帶着下屬們汲汲營營去討好他們,於是"站隊"成了一種職場常態。誰最瞭解老闆的喜好?誰最善於在合適場合說上幾句恭維話?不少人庸庸碌碌卻能飛黃騰達,全靠"情商高"的"本領":時刻察言觀色、溜鬚拍馬、見風使舵,通過各種饋贈拉攏人心。而那些只顧本分做事的人,反而常被貶低和忽視。這種"重拍馬輕實幹"的險惡風氣,讓不少企業陷入困局。比如曾經在河北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們各懷私心拉幫結派,致使公司決策失常、資金鍊斷裂,最終走向破產。而在英國,我所見所聞卻是另一番景象。外企普遍重視員工的實際表現和工作能力,只要你能專注於本職盡責,便能獲得應有的平臺和發展空間。辦公室內部很少有勾心鬥角或明爭暗鬥的內耗,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事業目標而努力奮鬥。這與國內職場形成了鮮明對比,那裡業績不佳卻能得寵的員工比比皆是,反觀那些勤奮敬業的人,常被忽視或被孤立。我開始反思,國內如此盛行的拍馬屁現象是否合理?依賴人脈關係而非個人能力,對個人事業發展是否有百害而無一利?誠然,人際關係在任何社會都至關重要。我們需要與他人良性互動、建立聯繫,這有利於工作和生活。然而,若過分依賴個人關係網而非專注自身能力提升,必然會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一味討好上司而不思進取學習,終有一天會被時代所拋棄。當公司將業績放在首位,那些只知拍馬但實際能力單薄的人,豈不立刻暴露了自身的短板?所以我們應該在重視人際關係的同時,更應該注重自我學習和能力培養。只有真才實學,才能自信地在職場中立足。否則依靠虛假的恭維和人際網去博取機會,即便暫時混口飯吃,也終將一事無成,被同行們所不齒。時代在進步,企業的用人理念也在不斷更新。與過去那種只看門戶卻忽視內在的陋習不同,如今大多數企業和組織都更加關注員工的實際能力和業績表現。他們需要的是能爲公司創造價值的複合型人才,而非那些只會說漂亮話的空谷足音者。這種迴歸公平正義的用人導向,無疑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加公正、更有發展空間的職場環境。作爲職場人士,我們也應當順應這一潮流趨勢,摒棄過去那些虛僞拍馬的陋習,真心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施展才華,最終實現事業夢想。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文化背景,真正的價值和成就,都應該只屬於那些勤奮努力、勇於創新的人們。拍馬者固然有之,但一味拍馬終歸只能是撈一時之效。追求長久的事業發展,我們必須迴歸本真,以踏實做事、用心學習作爲前行的根基。有句話說:"能力越大,對人際關係的依賴越小。"我們應當在兼顧人情世故的同時,更要刻苦鑽研,不斷充實自己。只有如此,無論身在哪個職場環境,我們才能自信地在這片廣闊的天地中掌舵自己的人生航船,引領它劈波斬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