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分配不均陳時中喊冤 柯文哲嗆:我才更冤枉

臺北市長柯文哲抱怨指出,疫苗量一下高、一下低,中央應該要事先講好,才能想辦法應付,常常這樣突然來,結果登記也沒那麼多,「我才更冤枉」。(北市府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

臺北市因施打量能不足槓上中央,認爲中央分派施打量不均,日前有民調顯示,有37%民衆認爲是北市錯比較多、有39%民衆則認爲中央的問題比較大,對疫苗分配爭議的民調結果,陳時中喊「冤枉!」;對此,臺北市長柯文哲抱怨指出,疫苗量一下高、一下低,中央應該要事先講好,才能想辦法應付,常常這樣突然來,結果登記也沒那麼多,「我才更冤枉」。

北市思考到施打的精確性,導致施打量能在六都墊底,但實際預約人數比開出的量能更少,衛福部長陳時中針對兩階段疫苗分配不均也大喊「冤枉」,他說,中央訂的數字是跟進貨量有關。對此,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指出,訂的數字跟進貨量有關,有多少疫苗就丟到地方,但應該要考量各縣市穩定的醫療量能,這樣纔會供需平衡。

蔡炳坤提到,其實民衆在預約後,也不一定會來,第一階段看起來量能比較低,但實際預約結果還有剩下量能;他直言,對於這樣的結果感到只是「有點委屈」,一開始都有跟中央協調,也讓他們知道量能是穩定的,但第二階段可以穩定提供醫療量能。

蔡炳坤說,當時中央也說第一階段沒預約,第二階段也可以預約,我想這些都是認知上的誤差,根本解決辦法是跟中央討論更合理的機制,預約如有需要就加量,這樣雙方一起努力,可達到平衡。

柯文哲表示,因爲疫苗採購要有計劃,臺灣疫苗都是人家送的、不是買的,導致疫苗量一下高一下低,但中央應該要事先講好,地方纔能想辦法應付,常常這樣突然來,結果登記也沒那麼多,「我才更冤枉」,已經連續十二梯次都這樣,要坐下來討論,這也是導致醫護人員抱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