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署舉辦手作燈籠活動 湖南新二代介紹家鄉味

移民臺北市服務站家庭教育課程透過「抓住春節的尾巴手作燈籠活動,讓在場的新住民朋友感受年味氣氛。(圖:移民署提供)

李倚瑄(左前3)就讀大學航空服務相關科系課餘時間也熱中參與各類公益服務活動,目前是「新住民二代親善大使團」成員

移民署臺北市服務站邀請新住民二代子女李倚瑄,分享兒時於湖南的成長回憶,也向在場的新住民朋友分享湖南的特色飲食習慣。臺北市服務站2月23日舉辦,家庭教育課程,透過「抓住春節的尾巴:手作燈籠」活動,讓母親來自湖南的新住民李倚瑄介紹家鄉味。

李倚瑄指出,湖南最著名的就是臘肉,臘肉製作主要步驟爲醃製、風乾過程工序繁複,也很費時,但是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母親雖在臺灣生活多年,年節期間也會自己製作臘肉,做爲年節必備佳餚

就讀大學航空服務相關科系的李倚瑄,從國小4年級開始,便在母親及親友的支持下,參與伊甸基金會的各項培力活動,利用新住民子女的多元文化優勢及成長經歷,協助更多新住民的下一代增進對自身的認同感

李說,湖南人嗜辣的飲食文化,笑說「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今年春節與母親的團圓飯裡,就有一道剁椒魚,還有自制的湖南臘肉、罈子菜等,簡單的菜餚將母親的思鄉之情表露無遺。

服務站主任蘇慧雯表示,服務站爲新住民提供的家庭教育課程,是爲協助初次入境的新住民更快速融入臺灣的生活,並提供相關法律諮詢,讓新住民更能簡單清楚的瞭解在臺生活的權益,另移民署爲提供新住民及其子女適當關懷扶助及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