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嗶升行動支付 成長3成

臺中市長盧秀燕,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中,鼓勵民衆多使用行動支付,「嗶一下就成功付款!」(經發局提供/黃國峰臺中傳真)

新冠疫情推升行動支付使用率,臺灣人不只會「嗶」,還很能嗶!根據萬事達卡調查,疫情讓64%消費者增加行動支付品牌數,每人平均使用3個以上的行動支付品牌,獨鍾1款的比率更從去年下半年將近40%降至16%,「逐回饋而居」成爲最新消費顯學。

萬事達卡發佈最新《行動支付使用習慣調查報告》,在1年餘的抗疫期間,增加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場域,包含超市、量販採買皆成爲民衆無處不「嗶」的好所在,也造成行動支付平均消費大幅成長3成,有46%行動支付使用者表示平均消費金額超過250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各品牌、通路提供的回饋皆不相同,爲了拿到最多回饋,73%消費者會在不同消費場域使用不同行動支付品牌,其中有83%消費者最常使用街口、LINE Pay、Pi拍錢包等第三方電子錢包。

至於誰是「嗶」大戶?跌破眼鏡的是,並非年輕族羣奪下,51至60歲的壯年族羣中有16%平均單筆消費金額超過1000元,是21至30歲的4倍之多,雖在行動支付使用頻率不是最高,但已逐漸將行動支付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臺灣第二季受到疫情衝擊,遠距辦公比例快速上升,同時民衆減少外出,宅經濟也因此受惠,經濟部統計處昨日公佈今年第2季電腦及資訊服務業營業額爲1057億元,年增11%,創下歷年同季新高。

電腦及資訊服務業由電腦程式設計業和資訊服務業兩個次產業組成,統計處表示,電腦程式設計業的營業額爲789億元,也是歷年同季新高,年增9.7%,主要因爲企業建置網路儲存伺服器系統案件增加,加上遠距辦公推升資安防護及網路架構等相關軟硬體需求成長所致。

其次,資訊服務業營業額爲268億元,也創下歷年同季新高,年增14.7%,統計處表示,主要因爲宅經濟帶動網站平臺管理,以及廣告業績攀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