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流行改變全球債市 社會責任債券夯 年增八倍

臺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王嘉緯指出,國際間已有諸多案例,透過社會債券導引市場資金,用於修補被疫情撕裂的社會安全網絡。適逢國內疫情趨緩,緊接而來的將是紓困工作,此刻或可借鏡國外經驗,善用社會債券於疫後復原工程之中。

臺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指出,歐盟2020年10月發行首批社會債券,包含100億歐元的10年期債券、70億歐元的20年期債券,之後又陸續另外發行了數檔5至15年期不等的社會債,截至2021上半年總髮行規模約896億歐元。

臺灣金融研訓院分析,臺灣市場也已有五檔可定位爲「社會責任債券」的金融掛牌商品,其中三檔發行人爲銀行機構;但社會債券可應用於更多面向,包括買疫苗、移工安置、婦女經濟都很好,不要只停留在中小企業放款、可負擔住宅。

根據櫃買中心公佈的掛牌社會債券內容,募集的資金以用於基礎建設、偏鄉醫療教育、中小微型企業、都更危老重建,甚至「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等優惠放款。

金研院金融研究所指出,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爲數不多的社會債券多用在可負擔住宅項目,如今伴隨着疫情所激增的社會債務,資金轉向到就業補助、失業救濟,以及失業勞工職訓相關專案;建議在臺灣可以考量用於購買疫苗、移工安置、婦女經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