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恐害思覺失調症惡化 醫:這方式有助控制病情

疫情恐害思覺失調症惡化 醫:這方式有助控制病情。(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起伏。

●新冠肺炎不敢回診 讓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加劇

苗栗爲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育宗表示,這兩年多來因爲新冠肺炎的侵襲,影響了許多疾病的治療,臨牀觀察發現,有些思覺失調症病友因疫情嚴重或醫院嚴格管制措施無法回診,選擇自行減藥或無法持續用藥,導致原本控制不錯的病友病情復發,甚至惡化到需要住院。

根據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若1年中累計有1至10天沒有用藥,會比天天按規定服用藥物的人,多出2倍的復發機率;若1年累計達30天沒有規律服藥,更有高達4倍的病情惡化或者需要住院的風險。

●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了 導致思考與知覺功能出現障礙

探究思覺失調症發生的原因,劉育宗醫師解釋,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疾病,腦中的一些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多巴胺的不平衡或是神經迴路功能的失調,造成病人產生思考和知覺功能障礙等狀況,導致分不清現實和虛擬的狀況,進而有思緒混亂、脫序等行爲發生。

患者可能會出現被害妄想,老覺得有人要傷害他,進而有緊張、焦慮及多疑的情形;或出現幻聽症狀,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而有自言自語、和空氣對罵等情形;又或者是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像是鬼影、光圈等幻覺現象。此外,還有不喜歡與人互動、外觀邋遢、不會照顧自己等退縮的行爲。

●長效針劑可省去往返醫院領藥次數 治療不受疫情中斷

思覺失調症就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規律按時用藥,才能將病情控制穩定,也才能減少家屬的照護壓力,獲得雙贏的局面。劉育宗醫師說明,目前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有口服和針劑這兩種類型,口服藥物除了常見的錠劑之外,還有可融入飲料或食物中的滴濟型藥物,但因爲得天天按時服用,需患者的病識感好、遵從性高,才能穩定服藥以控制病情。另外,擔心服藥時會擔心旁人異樣的眼光,也會常常導致患者吃藥的規律性受阻。

至於針劑方面,有長效型的針劑,其中有分2周、1個月或3個月打一劑的類型,國外甚至還有隻需半年打1次的劑型,皆可彌補因疫情不敢到醫院回診拿藥、服藥遵從性不高而導致用藥中斷等問題。

劉育宗醫師分享門診經驗提到,許多患者在接受新型長效針劑治療後,病情得以穩定控制,不只改善生活品質,對於照顧者而言,無須緊盯用藥的壓力也減輕不少。思覺失調症雖無法完全根治,但若能治療得當,是可以像健康者一樣自在生活,因此,若在急性期穩定之後,務必規律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以避免復發及降低再住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