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特完成首例太空電子零件驗證

宜特科技14日宣佈,偕同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完成國內影像感測器以及記憶體模組廠商輻射驗測。其中影像感測器目標應用在太空領域,記憶體模組則是應用在地面高可靠度的網通設備,顯示臺灣電子廠商實力堅強,產品延伸應用在太空與高可靠度需求,同時也宣告臺灣輻射環境驗測聯盟已成功運作並完成首例驗測服務

行政院覈定的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是臺灣的重要政策預計到2028年間發射10枚衛星。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於2020年7月21日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下稱太空中心)與宜特,及國內輻射測試分析等產官學研界七個單位共同組成,即是以此政策爲依歸,藉由結合臺灣優勢產業,帶動國內太空產業發展,進而進軍國際太空市場,推動臺灣由半導體產業大國邁向太空等級抗輻射電子零件供應國

宜特表示,臺灣不少廠商已投入太空電子零件研發,然而太空電子零件驗測項目繁雜,需耗費不少時間人力解讀。現在,宜特已協助廠商完成驗測項目的規劃與執行,廠商可更專注在產品開發。在諸多驗測項目中,輻射測試過去都需遠赴國外進行,長途運輸耗時費力,宜特與臺灣輻射環境驗測聯盟的成功運作,廠商不需在疫情冒險到國外做輻射測試。

宜特解釋,太空輻射來源有宇宙射線、太陽耀斑與輻射帶,這些來源含有各種高能量粒子質子、電子與重離子等,會造成衛星電子零件劣化,暫時或永久的功能異常,因此電子零件在執行太空任務前,需要在地面先評估輻射的影響

電子零件輻射驗測需要彙整衛星任務,輻射源劑量計算及量測,以及輻射安全防護等各種專業實務,往往造成新手切入的障礙,宜特與業界長期磨合已經有驗證方面共通語言與溝通默契,透過宜特引導,可加速廠商切入輻射驗測領域。

宜特進一步說明,由於宇宙射線與大氣層的作用產生中子以及其他粒子,中子輻射對飛機上的航空電子零件影響甚鉅。另外,抵達地面的中子也會對地面設備的電子零件導致資料錯亂甚至故障,因此航空電子零件以及有高可靠度需求的地面設備相關零件必須嚴謹地進行中子輻射驗測。由於中子源設施較不易取得,而高能量的質子有近似中子輻射的效果,因此聯盟成員的質子源設施亦可用來做航空電子與地面設備的電子零件驗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