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春好去處 竹市美術館、眷村博物館等8大展館26日起開館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正展出「表面深度─穿越生活表象玻璃工藝展」。(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過年期間民衆出門走春,新竹市提供不少藝文好選擇。新竹市文化局轄下藝文8大展館,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鐵道藝術村、文化藝廊、眷村博物館、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少年刑務所演武場、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等,將於1月26日初五起開館,民衆不妨利用新春期間,走訪新竹文化場館,賞藝文、共享幸福時光。

市府指出,初一起就開館的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現正展出「表面深度─穿越生活表象玻璃工藝展」,規劃7大展區、展出逾40組展品,從生活面的實用玻璃,延伸至科學、工業用玻璃,以及藝術玻璃的創作領域,拉開大衆對於玻璃應用的認知廣度。

初五開館的新竹市美術館,現在有攝影特展「敘事竹塹攝影史詩」,展出70件攝影作品,彙集22位臺灣攝影家與非裔法籍攝影家朱利安‧愛德華茲拍攝的珍貴影像,年代橫跨清領、日據至光復後時期,記錄過去曾經發生在竹塹城裡的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故事。

新竹241藝術空間的「第21屆風城美展」,邀請在地傑出藝術家及新竹美展竹塹獎歷屆得主共同展出近百件水彩、油畫、水墨、膠彩、攝影、書法、綜合媒材共7大類藝術創作,多元媒材、跨領域藝術創作齊聚一堂,展現新竹在地豐沛藝文能量。

鐵道藝術村展出「#我們用什麼語言在談創作」黃楚翔個展,定期舉辦創作分享會,透過參與者對作品的描述,結合語言認知學家雷可夫的結構譬喻理論,拆解、重組,重新呈現作品不同階段與不同層次的樣貌,展期只到1月29日。

此外,眷村博物館1、2樓則爲常設展,1樓爲眷村歷史背景區,介紹臺灣眷村的形成與新竹眷村的演變;2樓爲眷村生活情境區,以情境重現的方式,將眷村食、衣、住、行、育、樂、眷村巷道等,濃厚的眷村生活樣貌,把眷村即將消逝的獨特生活容貌,保留在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中。

3樓特展區則規劃「眷村好女子」展,以女性視角介紹早期在眷村生活的女性,努力扶持家庭及穩定當時社會的貢獻與價值,展出旗袍、結婚用品、搖木馬、縫紉車及廚房用品等,希冀藉由展示傳達眷村記憶和居民情感,讓更多民衆瞭解眷村的特色與歷史。

文化局1樓文化藝廊也推出「擱淺意識」攝影展,展期至2月12日。文化局指出,除視覺藝術饗宴外,新竹市還有許多文化資產和歷史建築,市定古蹟新竹市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展出「燈,信仰的指引」工藝特展,展出竹市特色工藝傘燈及花燈,藉由解構工藝呈現職人的頂真精神。

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戶外攀巖溜滑梯與水池。(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除了介紹取水口歷史及水資源環境教育,還有戶外攀巖溜滑梯與水池,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瞭解新竹市的水故事,民衆可利用新春假期,造訪竹市來趟藝文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