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容爲面具 《70種笑》賦予創作新能量

(圖 / 肢體音符舞團)

(圖 / 肢體音符舞團)

(圖 / 肢體音符舞團)

肢體音符舞團2017青春場《70種笑》將於本週五、六、日(10-12日)在公館水源劇場開演,肢體音符舞團結合傳統舞蹈與現代舞的技巧爲作品特色,同時也鼓勵團內年輕編舞家發展屬於新世代的創作風格。

青春場致力於結合社會關懷與舞蹈藝術,讓舞蹈貼近生活,從2011年發表以夜市爲題的《七里香》到探討家庭溫暖的《萬家香》,都是編舞家對生活的感觸與人性的觀察,也爲舞團帶來新的刺激,吸引新的觀衆族羣。

《70種笑》是以「笑」爲主題,由舞團編舞家林小得(林春暉)所創作,由親身經歷出發,深刻察覺,在每天的生活中,所遭遇的人們,臉上雖都帶着笑容,但每個笑容背後,乘載的情緒不單一隻是愉快、正向,有的更是代表着無奈、隱藏與悲傷。

在舞蹈表現上,使用肢體呈現「笑」的多種情緒變化,更融合的數位技術,在舞臺上架設臉部辨識裝置「FaceOSC」,透過偵測舞者的表情,產生不同於笑容的哭聲或低吼聲,舞者的訓練,也不同以往,除了肢體訓練,也融入了戲劇表現,激發編舞家與舞者在創作上的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