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大雨就淹成「浮水橋」 北港後溝橋規畫重建

雲林縣北港鎮後溝橋遇大雨即成「浮水橋」,嘉邑行善團評估協助重建。(雲林縣議員黃文祥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北港鎮後溝橋因橋高不足,遇大雨即被淹沒,有如浮在水面上,被稱爲「浮水橋」,民衆進出險象環生,雲林縣議會議員黃文祥29日表示縣府已規畫重建後溝橋,經費約需3、4000萬元,經他聯繫嘉邑行善團評估協助橋身興建,兩側引道由縣府負責,完工後可方便農民往返河牀地上百公頃農田。

後溝橋橫跨北港溪,早年沒有橋樑,往返北港溪兩岸全靠竹筏,後經地方爭取,於1986年興建後溝橋,橋齡至今已37年,橋身老舊,且因北港溪泥沙不斷淤積,橋高已無法因應目前水位,只要雨勢稍大橋面即被溪水淹沒,農民爲了搶收河牀地農作,經常涉險過橋,亟待改善。

黃文祥表示,日前他邀嘉邑行善團、雲林縣政府工務處、北港鎮公所等相關人員會勘後溝橋,發現橋墩因風化剝落岌岌可危,有必要儘速重建以確保民衆安全,縣府已有重建規畫,但縣內目前有多座危橋須改善,經費吃緊,因此請嘉邑行善團協助興建,行善團經評估,認爲可以協助興建橋體。

縣工務處處長汪令堯說,後溝橋橋體重建經費約需3、4000萬元,兩側引道也要數千萬元,若嘉邑行善團能協助興建橋體,將大大減輕縣府負擔,兩側引道由縣府籌措經費興建。另外,行善團也評估協助整建水林鄉N14橋,公家與民間攜手合作,可以整修更多舊橋、危橋,確保民衆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