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牀黑數多 桃園議員批佔着茅坑不拉屎

桃園市議員陳治文感嘆許多醫院「佔着茅坑不拉屎」未開足病牀,力促衛生局找出病牀黑數釋出。(蔡依珍攝)

等不到病牀成急診亂象,桃園市議員陳治文感嘆許多醫院獲覈定病牀數,卻「佔着茅坑不拉屎」未開足,力促衛生局找出病牀黑數釋出,並建議市府向中央爭取將桃園醫療區域調整成3個次區域,均衡醫療資源。市長張善政說,礙於桃園醫療區域分爲南、北2次區域,北桃已逼近門檻,中大附設醫院因此遭退案,副市長王明巨已透過相關醫療管道向衛福部提出意見,會積極向衛福部爭取。

陳治文說,桃園升格來人口增加21萬人,疫情期間,桃園身爲國門之都,收治全國近2成確診病患,突顯醫療量能吃緊,但全桃園每人口急性一般病牀數排名在六都第四,新北、高雄在人口未快速成長情況下,醫療量能卻不斷提升。

陳治文提到,衛福部公告覈定的病牀數,與醫院實際開出使用的牀位數有差距,最嚴重的當屬林口長庚醫院,覈定2918牀、實際只開2529牀,一口氣就吃掉389牀,聖保祿醫院也有197牀未開、敏盛醫院也有145牀,全市累計未開足的病牀數破千,力促衛生局找出病牀黑數釋出。

陳治文也提到,衛福部畫定的醫療區域已30年未調整,桃園僅分成南北2區,其中北桃園包括龜山、桃園、八德、大溪等區,因中央核給病牀數已滿,直接影響醫療發展,像是中央大學在八擴籌設附設醫院就因北桃園牀位數申請過高遭衛福部駁回。

陳治文感嘆,林口長庚近3000牀卻有4成都是服務雙北民衆,連同部桃在內,2大醫學中心都被來自全國各地民衆共享,嚴重壓縮市民就醫品質,對桃園不公,力促向中央爭取重新調整醫療分區成3個次區域,均衡醫療資源,她也再喊埔頂營區推動「大溪醫療專區」。

「說黑數太難聽!」衛生局長劉宜廉說,市府都有定期調查,醫院不是不願意全部開,而是工程面臨缺工缺料,醫院也面臨缺工缺料,護理人員不足、健保額度有上限,導致醫院經營困難,會再與醫院溝通。

衛生局也解釋,全市急性一般病牀有7919牀,平均每萬人口35牀,聖保祿醫院174牀預計今年底完工、國軍桃園總醫院143牀預計2025年完工,另外經桃園市醫審會通過的還有9家醫院、1894牀急性一般病牀尚未動工,包括部立桃園醫院400牀、大園清華大學桃園附設醫院200牀、八德長榮醫院150牀、中壢亞東醫院482牀、部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300牀、平鎮聯新醫院200牀等。

劉宜廉說,待完成建置後,桃園市急性一般病牀會達9813牀,平均每萬人口43牀,超過衛福部全國醫療網計劃每萬人口35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