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首進10大癌症!醫揭6危險因子 1情況風險飆7倍

國民健康署公佈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首度進入10大癌症之列。(示意圖/Shutterstock)

國健署公佈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1年10大癌症榜首由肺癌拿下,擠下連續15年高居第一位的大腸癌。值得注意的是,有「無聲殺手」之稱的胰臟癌首度進榜。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胰臟癌有6大危險因子,包含吸菸、肥胖、喝酒、糖尿病、家族史、慢性胰臟炎等。其中他提到,若1位家人罹癌風險增加2倍,多位家人罹癌險增加7倍,不可不慎。

胰臟癌之所以會被稱作無聲殺手,主因是它早期症狀不明顯,當出現痛感往往已進展至中晚期,讓人聞之色變。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專頁「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表示,對於胰臟癌的發生人數首次進入前10名,讓他感到訝異,並提到此疾病在男女的發生率相似,整理出下列6大危險因子務必要注意:

1、吸菸:風險增加1.7倍。

2、肥胖:風險增加1.6倍。

3、喝酒:風險增加1.6倍(每天6杯)。

4、糖尿病:初診斷爲糖尿病者,有0.3%~0.8%會在3年內罹癌;患病超過3年以上者,風險增加1.5~2倍。

5、家族史:1位家人罹癌,風險增加2倍;多位家人罹癌,風險增加7倍。

6、慢性胰臟炎:風險增加2~3倍。

另外,錢政弘提及1個有趣的發現,從過去的綜合分析或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有過敏體質者,反而比較不會得胰臟癌,像是在2017年消化學Gut期刊有西班牙的論文指出,長期氣喘患者得到胰臟癌的風險低61%、鼻過敏患者低34%,但皮膚過敏則沒減少。

除此,2013年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發現,對花粉過敏會減少26%罹癌風險,對動物過敏會減少38%風險。而在2005年的分析則提到,異位性皮膚炎會減少29%的風險。錢政弘表示,之所以有這些相關性,推論是因爲胰臟癌的發生跟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有過敏體質者可能啓動特定的免疫反應,剛好可以抑制胰臟癌細胞生長。

臺灣胰臟醫學會理事、臺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田鬱文提醒,胰臟癌目前尚無有效篩檢工具,如有胰臟癌家族史,可以藉由遺傳基因檢測瞭解胰臟癌風險,經評估爲高風險者,建議每年固定接受檢查,檢查方式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和超音波等。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