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很科技 超限拓展美學疆界

藝術家陳乂的作品《鎏》將藝術結合虛擬貨幣交易狀態。(C-LAB提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近年推出許多科技、媒體藝術爲題的展覽,今年的年度展覽《超限社會》邀請12組藝術家共同展出。從對科技與倫理議題的思考,延伸到美學實驗的呈現,探討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超限」一詞來自軍事著作《超限戰》,指使用一切手段、超越傳統戰爭範圍的新型戰爭形式,特別着重技術在戰爭中的角色。策展人莊偉慈援引「超限」的概念,以此指涉人類所擁抱的科技樂觀主義,讓人們相信技術能超克一切而不擇手段追求進步。

展覽從土耳其藝術家米莫.艾克滕的作品《深度冥想:60分鐘的萬物簡史》爲起點,米莫.艾克滕從網路上抓取數十萬張圖片,標記「愛」、「信仰」、「儀式」、「崇敬」等詞語來訓練人工神經網路,在影像中帶領觀者進行60分鐘的精神之旅,作品也展示了人工神經網路的學習能力。

探問科技帶來的混亂,保羅.奇里奧的《捕捉》由4000名法國警察的臉組成,他創建一個線上資料庫,邀請民衆指認警察的身分,藉此討論人臉辨識系統和人工智慧的使用,並質疑國家機器與民衆在其中的權力不對等。

深僞技術被使用於犯罪已屢見不鮮,由兩位藝術家法蘭西絲卡.帕內塔、哈爾西.布根地共同拍攝與製作的《如果登月失敗》,依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史實,使用美國總統尼克森發表演說的影像,製造一段假新聞。邀請觀者在一段未曾發生的歷史中思考科技能如何扭曲和混淆真實世界。

科技也拓展人們的感官經驗,陳乂的作品《鎏》將虛擬貨幣的交易狀態,透過AR技術將貨幣流動方向與量值在空間中運算成像,爲美學實驗出新的跨域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