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考生的日常:兩個月趕了七場考試

2月的最後一天,浙江音樂學院進行了201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考試。浙音2018年計劃面向全國招收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表演、藝術與科技等8個本科專業(52個招考方向)共648名學生。在招生專業上,今年新增了舞蹈編導、表演、藝術與科技3個專業;在招生範圍與對象上,今年首次招收港澳臺地區學生和來華留學生。

今年,浙江音樂學院共迎來專業校考考生近7000人次,其中音樂表演專業3500餘人,音樂學專業1800餘人。

據統計,今年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方向爲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演唱(美聲)招考方向,錄取比例約爲46:1。音樂學(師範)專業報考熱情也不低,計劃招收110人,報名人數爲1650餘人,錄取比例約爲15:1。

音樂藝考生學音樂的道路,絲毫不比十年寒窗的普通高考生輕鬆,甚至更難。當大部分家長都在爲孩子的奧數、英語、語文等學科大把撒錢,爲民辦小學、民辦初中爭得人仰馬翻時,音樂生的家長們同樣要爲孩子的音樂之路付出鉅額學費,購買昂貴樂器,甚至不遠千里他鄉求學、尋找名師。

12年琵琶3年鋼琴,兩個月參加7場考試

杭十四中音樂班高三學生蔣佳弈的藝考之路已經走到了最後關頭。她和今年參加藝考的大部分考生一樣,出生於2000年。

現在,她已經朝這個夢想跨進了一大步:剛剛接到上海音樂學院民樂作曲專業考試通過的好消息。

在她的日程表上,她的藝考從2018年的1月15日一直排到了3月11日。

這是一場走南闖北的漫漫旅程:1月15日,浙江省統考;1月16日~1月19日,南京藝術學院校考;1月30日~2月3日,上海音樂學院校考;2月28日~3月5日,浙江音樂學院校考;3月5日,四川音樂學院校考;3月8日,中國美術學院錄音專業考試;3月11日,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校考。

而這樣一個行程,幾乎是每個音樂考生都會經歷的,區別僅在於選取的院校。

在這樣密不透風的日程裡,只有一個短暫的春節。蔣佳弈的家人爲了讓她輕鬆一下,在西溪溼地訂了酒店,偷得浮生幾日閒。

從2006年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琵琶的蔣佳弈,音樂之路已經走了12年。12年裡,每週都要上琵琶課。她的老師是杭歌和浙歌的演奏家,她的琵琶演奏已經拿到了A級證書。初中的時候,她還是學校民樂隊的成員。

而自從她把上海音樂學院民樂作曲專業列入自己的報考目標後,她從高中開始又學起了鋼琴。用了2年多的時間,蔣佳弈把鋼琴演奏水平從零提高到藝考標準。

剛過去的大年初八,蔣佳弈來到老師家裡練鋼琴。她有一雙讓女孩子羨慕的大手,演奏力度不輸男生。不過,看到蔣佳弈演奏考試曲目《升C小調即興幻想曲》的時候,鋼琴10級的錢報記者還是很震驚,學了2年多竟然已經能彈這個曲目了?

“對於從小學過樂器,也在樂隊裡薰陶過的孩子來說,學習一門新的樂器是比較容易的。”杭十四中音樂班老師汪惠玲告訴記者,“學琵琶的人,左手能力特別好。”

就是所謂的“童子功”了。果然對音樂生來說,“捷徑”是不存在的。

“每個學校的考試內容不一樣。浙音的音樂工程專業需要演奏兩首曲子,比上海音樂學院的考試還多一首。”蔣佳弈說。她在考完上海音樂學院後的短短一個月裡,硬是多練出一首高難度練習曲。

在上海住了半年,連外灘都沒去過

普通高中生10年寒窗,家門口高考。而音樂藝考生們,不光要練十幾年的琴,很可能還要遠赴他鄉學藝。

蔣佳弈就是如此。爲了考上海音樂學院,她從2017年10月到今年2月,蔣佳弈和另一位藝考生一起在上海住了近半年。

這段日子是最花錢如流水的時候,記者幫她一起算了一筆賬。

每週一次鋼琴課,500元;兩次和聲課,1600元;一次視唱練耳課,900元;一次作曲課,1000元。偶爾還需要在上海音樂學院的學姐那裡上小課,200元。

僅學費,一週就近4500元,一個月18000元。還有每月房租2000元,水電費400元,伙食費3000元,租用琴房600元……這些固定消費已經超過24000元/月。

“最後一週考試的時候,媽媽還訂了一個很貴的酒店,就在上海音樂學院對面,隔一條馬路。”蔣佳弈算完賬不禁吐舌頭。

家長花了很多錢,孩子們也是“抽筋骨”的半年。

每天早上7點起牀,7點半開始練琴;中午12點休息,吃飯半小時;下午練習作曲3個小時,和聲一個小時;晚上唱視唱,練耳2小時……“那段時候,我練視唱、練耳,嗓子都唱壞了。”

她的同伴更刻苦,往往練琴練到晚上12點。“她不休息,我也沒法休息啊,一起練。”蔣佳弈笑道,“雖然我在上海住了半年,花費了12萬元,可是連外灘都沒去過。每天看到去迪士尼的地鐵經過,只能忍住。”

如今,考試終於結束,蔣佳弈已經如願通過了上音的複試。但藝考並沒有真正結束。

“還有文化課嘛。”蔣佳弈說,“雖然我的化學生物歷史都已經考過了,成績還行,問題不是很大,但還是希望最後的考試成績漂亮一點。所以,我不能和你聊天了,我要去學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