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持續前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側記

(原標題:引領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持續前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側記)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引領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持續前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側記

新華社記者鄒偉、韓潔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

行至歲尾,回看全年,中國經濟在持續承壓中走出一條回升向好的復甦曲線,取得殊爲不易的發展成績。

展望新的一年,面對新的風險挑戰,中國經濟大船如何乘風破浪、持續前行?

定基調,聚共識,謀大計。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的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爲中國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指引奮進方向。

“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11日上午,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回顧即將收官的2023年經濟工作。

這一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錯綜複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國內週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既有風高浪急,也有暗流洶涌。

這一年,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我國經濟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呈現前低、中高、後穩態勢,成績可圈可點: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實現——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爲5.3%;前11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升,在國內大循環中的主體作用增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佈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有力推進,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加快實施,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傳統短板取得長足進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科技新賽道處在世界第一梯隊。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央層面全面落地,地方層面有序展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口佔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穩定。

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能源資源供應穩定。有效應對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澇災害。出臺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穩定房地產市場等一批政策舉措,紮實推進保交樓工作,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不斷加強。

縱向看,我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比去年都有明顯改善;橫向看,我國經濟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

“正所謂,危中有機。”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今年科技領域涌現不少里程碑式創新成果時發出的這句感慨,透出對中國經濟攻堅克難、化危爲機的辯證思考。

過險灘,闖難關。回首一年不平凡的歷程,中國經濟既面對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的因素,也承受內部“三重壓力”加大的困難,壓力挑戰不比疫情三年少。

許多與會同志清晰地記得,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也明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形勢和巨大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拼搏、迎難而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得來極爲不易,必須倍加珍惜。”與會同志共鳴強烈。

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後,是一以貫之的憂患意識。

“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除了要直面外部嚴峻複雜形勢造成的不穩定不確定性之外,自身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明問題所在: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

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壯大。

面對與會同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所面臨的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後,更有彌足珍貴的經驗啓示。

近年來在引領中國經濟砥礪前行的實踐中,我們黨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將之概括爲“五個必須”: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要統籌推進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打通兩者結合的斷點堵點卡點,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述,揭示出重要的治理經驗,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爲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思想指引。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繼續堅持這一總基調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這12個字是一個有機整體,彰顯了複雜變局下黨中央對時與勢的準確把握,是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科學方法論。”一位與會同志深有感觸地說。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經濟依然低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

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把握好“穩”和“進”、“立”和“破”兩對辯證關係至關重要。

“穩是大局和基礎”——

把經濟發展穩在合理區間,鞏固回升向好態勢,充分保障就業民生,才能爲“進”創造穩定發展環境。

“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鮮明指出。

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作出的一系列部署,爲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保障。

“進是方向和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特別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科技創新是深刻認識和把握“穩”與“進”關係的重要領域。

分組討論中,不少與會同志提到這樣一個細節:與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比,“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首次出現在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中。

會議部署的明年九項重點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爲經濟穩增長注入新動能,重塑新優勢。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傳遞出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號。

何爲“新質生產力”?會議的一系列部署給出生動註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我們在新賽道上不能掉隊”“要奮起直追,努力實現並跑甚至領跑”“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催人奮進。

以暢通經濟大循環之“進”,助力發展大局之“穩”。

“要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圍繞“着力擴大國內需求”這一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內需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富礦,如何挖掘潛在需求?

總書記談到建設城市地下管網,強調這是城市的“裡子”工程。“咱們中國傳統都是要面子,實際面子裡子要一起要,要更重裡子。這個工程投資潛力大,帶動能力強。”

還有加強教育高質量供給、將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範圍、增加醫療服務供給、增加養老服務供給……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方向。

既要挖掘潛在需求,也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

會議作出進一步部署: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同時帶動相關領域投資。

“總的看,明年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動能依然不足。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擴大內需,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習近平總書記闡明深意。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還要正確把握“立”和“破”的內在邏輯。

2022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實現“雙碳”目標時,強調“要先立後破,而不能未立先破”,並打了一個比方——“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傢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

堅持先立後破,關鍵要做好新舊模式之間的銜接和切換。這尤其體現在“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重點任務中。

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着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只有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斷點堵點,才能讓經濟要素充分涌流,激發出澎湃活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重點任務充分體現“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發展智慧。

分組討論中,與會同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部署九項重點任務,繪就了明年經濟工作的施工圖。只要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把黨中央的戰略意圖貫徹到位。

“完整準確全面落實,不能變形走樣、把好經念歪”

“這裡我着重強調一下抓落實問題。”

望向會場上各地區各部門負責同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落實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的責任。”

即將開啓的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新徵程上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落實好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

圍繞“抓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從四個方面給出行動指南。

“要不折不扣抓落實”——

講話中,總書記談到了一些領導幹部彙報過的實際感受。“選擇正確方法做好工作,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緊扣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就不會走偏,都會取得成效。”

“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心領神會,完整準確全面落實,不能變形走樣、把好經念歪。”

全場凝神傾聽,總書記語氣加重:“打折扣是變形走樣,層層加碼也是變形走樣。關鍵是最終效果要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

“要雷厲風行抓落實”——

總書記突出強調:“要有馬上就辦的意識”“不能有拖延症,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總書記明確要求:“抓落實的前提是把黨中央決策部署意圖和落實舉措搞清楚。”

雷厲風行不是一味求快,更不能流於形式。總書記更關注的,是“能否真正領會精神”“是否有實招真招”。

“我就看落實效果怎麼樣,能不能達到預期。”總書記點明要旨。

“要求真務實抓落實”——

談到這一點,總書記語氣堅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頑瘴痼疾啊,就像‘牛皮癬’,必須下大力氣堅決糾治,堅持爲基層、企業減負,讓幹部羣衆的精力真正花在幹實事上。”

總書記關注到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些新變種、新現象:一些基層幹部疲於在各類應用軟件、公號上打卡、“留痕”;各種論壇過多過濫,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

“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抓落實務必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要敢作善爲抓落實”——

幹部是抓落實的關鍵。高質量落實,靠的是千千萬萬勇於擔當、本領高強的好乾部。

總書記明確指出:“幹事是非常重要的。幹部除了忠誠、乾淨,還要幹事。”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落實細化“三個區分開來”,準確把握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係,讓各級領導幹部輕裝上陣幹事創業,充分發揮抓落實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意見,落實金融體制改革,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二字,貫穿在對明年經濟工作各項部署要求中。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推動各方面統籌協調、齊抓共管,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與會同志一致表示,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開拓奮進,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成效,確保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