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戰略圍堵不了中國

6月初在新加坡剛剛落幕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亦即由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與新加坡國防部共同舉辦的「亞州安全峰會」,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防長魏鳳和與美國代理長沙納漢雙雙出席並同臺演講,這是繼2011年後兩國防長再度於香會交鋒。在香會期間,沙納漢特別在各國防長面前公佈了近55頁的《印太戰略報告》,污名化指責中國的同時,也意圖拉攏印太地區國家來遏制中國,然而與會各國應者寥寥,凸顯美國以印太戰略逼迫各國選邊站的做法勢必不得人心。

印度不會隨美起舞

印太戰略從地緣政治上來看正好將中國從西太平洋印度洋環繞包圍,其戰略內核是由「美日印澳四國組成的四邊合作,其中日本澳洲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因此印度的態度便十分關鍵。一直對中國抱持着戰略警惕的印度起初對印太戰略也積極呼應,但隨着2017年中洞朗衝突落幕,以及2018年中印兩國元首在武漢東湖的非正式會晤之後,中印兩國已實現戰略諒解並建立戰略互信,印度也跳脫出過去對中國一直懷有的戰略焦慮乃至戰略敵意

對印度而言,「印太」作爲一個地理名詞應當包含整個印度洋和太平洋,西自非洲東岸東至美洲西岸,而非美國爲圍堵中國而劃定的自印度西岸至西太平洋之間,至於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應當是包容和發展的,而非專門針對中國進行圍堵對抗和戰略離間。洞朗危機時美日澳三國也僅是表達勸和促談的態度而未展現力挺印度的行動,因此印度不可能再將自己拖入一場與中國的對抗乃至戰爭當中。

具有不結盟和外交獨立自主傳統的印度,在發現美國印太戰略會給印度帶來戰略風險後自然便消極以對,再加上在美國製裁伊朗的背景下,印度執意與伊朗保持合作,美國對印度積累的不滿和不耐便就此爆發。繼5月初停止印度進口伊朗原油制裁豁免權,美國進一步從6月5日開始取消對印度的普遍優惠制關稅待遇,爲此印度也放話稱擬對20多種美國產品加徵關稅,美印貿易戰一觸即發,在失去印度配合下的印太戰略就此成了有名無實的口號

戰略離間收效甚微

除了印度之外,面對川普磨刀霍霍、與日本開啓貿易談判,日本也意識到不能只對美國單面下注,因此除了安倍去年親自訪華,今年也派遣自民黨二把手幹事長二階俊博率團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日兩國還達成共識將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啓三方投資合作。至於澳洲儘管在制裁華爲上積極配合美國,但也沒有全面與中國惡化關係,6月中旬澳洲大選相對友華的在野黨工黨有望上臺,屆時澳洲對華政策也將與美國拉開距離,不會跟隨美國將中國視爲戰略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今年香會上明確表明,「中國正在發展,而外界需要適應中國的發展」,新加坡和東協國家將主動避免選邊站隊。無獨有偶,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也公開表態將盡可能多地使用華爲技術,並提醒「美國不能永遠是世界上擁有最好技術的超級大國」。新馬兩國首腦立場反映了東協國家不願捲入中美對抗之中,美國的戰略離間對東協和印日澳等國皆成效甚微,如此註定印太戰略勢必無法實現對中國的圍堵遏制。

(作者爲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