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資金沉入債市,“慷慨”買債能撐多久?

“這個月貸款還沒做到500萬,急死了。”上海某股份行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抱怨道。

當下,實體需求弱、銀行放貸難成爲全行業共同的難題,資金冗餘下,不少銀行轉向買債。年內農商行大舉買債引起市場關注,事實上,多家銀行在2023年時就出現大手筆買債跡象,波動債牛行情下,不少銀行因增持債券規模獲得投資收入。

業內人士認爲,銀行配債需求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因爲信貸投放力度不足,回報率低,另一方面是負債端增長爲銀行提供了穩定的長線資金。

銀行大手筆買債

年內,農商行買債熱情不減,成爲市場上增持規模最大的買盤力量。據民生證券固定收益團隊統計,4月的前兩週,農商行再增配利率債,淨買入額度1326億元,買入量成爲各類機構首位,其中,1年期以下利率債以及20年期至30年期利率債成爲主要配置品種。

某農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對記者稱,信貸投放難,今年行業撥下不少資金用於債券投資,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尋找優質債券品種標的,“面對不確定性和風險,選擇投資較低風險的債券顯得較爲明智。”

事實上,在2023年,農商行就逐漸成爲債市增持幅度最大的買方。根據外匯交易中心的統計,農商行2023年全年在二級市場現券買入量佔全市場總買入量的12%,佔比僅次於券商自營的34%和城商銀行的13%。

除了農商行之外,記者在梳理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時發現,國有行和城商行也在增持債券,“大行放貸、小行買債”的邏輯似乎被打破。據六大國有行2023年年報,六家機構去年均實現債券持有規模增長。

作爲國內債券資產持有最大規模的銀行,工商銀行2023年底合計持有11.36萬億元的債券,相較於2022年還增加了1.3萬億元,同比增幅爲12.9%。全年債券投資利息961.02億元,相較於2022年增長了72.90億元。

債券資產增長幅度超過萬億元的還有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兩家國有行。農業銀行2023年債券投資額度爲7.91萬億元,相較於2022年底增加了1.14萬億元,增幅爲16.84%。建設銀行債券持有額度從2022年底的8.31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底底9.39萬億元,增幅約爲13.00%。

10家已披露2023年度報告的城農商行,有7家債券持有規模走高。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增幅最顯著,2023年底分別持有債券規模3150.25億元、1286.67億元,增長規模分別達660億元、347.34億元,增長幅度分別爲26.50%、36.98%。

渝農商行是農商行中增長額度最大的一家,截至2023年底,該行持有債券規模達4798.49億元,相較於2022年底的4686.90億元增加了111.59億元。

銀行持有債券規模增加,疊加債市收益率2023整體波動上行,由此債券投資給不少商業銀行帶來可觀的利息收入。農業銀行2023年錄得債券投資利息收入3081.66億元,相較於2022年增加了306.09億元的利息收入,主要原因系債券投資規模的增加。

不過,也有增持債券規模的銀行出現利息收入下降的情況。比如渝農商行,該行2023年金融投資利息收入167.10億元,同比減少8.69億元,降幅 4.94%,該行稱主要是資金市場利率下行導致金融投資收益率下降。

亦有銀行出現債券投資份額下滑。股份行方面,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7家全國性股份行,有4家出現債券持有規模下降。降幅最大的是平安銀行,截至2023年底債券持有規模爲1546.11億元,相較於2022年底縮水了887.81億元,降幅爲36.48%,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慷慨”買債能撐多久?

衆多機構的行爲推動全行業持債規模劇增。從中債登公司2023年託管的商業銀行債券數量來看,從機構持有券種來看,債券市場最大買家商業銀行的持債佔比持續提升(地方政府債除外),持有國債方面,2023年,商業銀行持有國債佔比69.66%,遠超保險、廣義基金、境外機構持有佔比。

持有地方政府債方面,商業銀行增長14.79%,佔比小幅下滑,但仍持有近九成。持有金融債方面,商業銀行與信用社的持有量佔比上升,商業銀行持有佔比超過一半,爲51.45%。

銀行業內人士分析稱,債券資產對於銀行而言本質上是流動性管理,理論上銀行會在信貸和債券上,比較收益率高低選擇投放渠道,不過實際上銀行會利用貸款剩餘的資金來投資債券,“信貸投放資金減少,導致不少銀行尤其是城農商行轉向買債。”

進入2024年,實體融資的需求表現仍較爲羸弱。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3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251.81萬億元,同比增長9.2%。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47.05萬億元,同比增長9.6%。對比2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43.96萬億元,3月單月貸款增長3.09萬億元,較2023年同比少增8000億元,但與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

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90.3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從增速來看,較2月末的9%下滑0.3個百分點,達到了歷史低位。

同時,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爲商業銀行提供了長線穩定的資金。以國有四大行爲例,工商銀行2023年中定期存款增長明顯,額度同比增加4.18萬億元,同比增長27.6%。建設銀行2023年境內定期存款14.7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58萬億元,增幅21.25%。

信貸投放力度不足疊加存款定期化趨勢顯著,多家銀行在2023年業績會中提出“淡化信貸投放、加碼債券投放”的目標。

工商銀行副行長姚明德表示,針對改善息差的舉措,銀行實施了“揚長補短固本強基”四大戰略佈局。將通過優化大類資產的佈局,延緩息差收窄,做好貸款、債券大類資產的配置,提升普惠和零售貸款佔比。中國銀行副行長張毅也稱,除了在整個貸款投放中加大投資收益率高、資本佔用少、風險成本低的貸款品種之外,銀行還要加大債券投資力度,適當拉大債券投資久期,同時對流動性組合的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加強資金運用,提高資產的收益率。

前述人士分析稱,加大債券品種配置,對於銀行而言較爲迫切。一方面有助於銀行在尋找合適的實體項目的“空隙”將資金投向債市,獲得收益來減輕負債端壓力;另一方面,債券品種相較於資本市場其他投資品種波動性低、安全性高,有助於增強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安全。

雖然加碼債券看似成爲銀行的“穩妥之舉”,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衆多銀行機構紛紛涌向債券造成的交易擁擠,反而成爲投資的不確定性,長期大舉買債難解銀行資產負債收益之渴。

“當債市出現突然回調時,如長債利率與短債利率明顯倒掛,進行相應配置的買盤資金將面臨風險更大的收益率曲線,尤其是資金流動性管理、定價能力稍弱的銀行機構。”某國有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對記者分析稱。

分析人士稱,銀行資金涌入利率債收取票息的思路並不滿足金融市場業務長期發展的需要,各家銀行仍要積極發展“配置+交易”的策略,引導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