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怪氣”的四川人

四川人擅長“陰陽怪氣”。

這不是一個陋習,而是四川人從小耳濡目染養成得習慣。

小時候,你問老媽家裡面的新牙刷在哪兒,她不會直接跟你說在某某櫃子裡,只會發出靈魂拷問三連問“你是新來的嗎?”“你是來做客的嗎?”“你是住在賓館的嗎?”

久而久之,四川小朋友甚至養成了肌肉記憶,說上句立刻就能對出下句,熟練的就像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眼睛痛的時候,老媽會說“手機看少了嘛”。

嘴角有飯的時候,老爸會說“留到下頓飯吃”。

喉嚨不舒服的時候,老媽會說“再多抽幾根菸就好咯”。

門沒關的時候,老爸會說”你尾巴被夾到了嗎“。

長年累月之下,四川人自然養成了說話“陰陽怪氣”的習慣。外地人聽起來覺得“神戳戳”的,卻不知這是四川人的獨有幽默感。

四川人在外面吃飯,最常見的“陰陽怪氣”有三句,“老闆今天鹽不要錢了哇?”“我們點得菜是不是纔開始種?”“你信不信我可以用手抓菜吃?”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四川人在飯桌上不僅“陰陽怪氣”老闆,連自己人都不會放過。

聽到你在抱怨苦瓜苦,老媽只會說“苦?有沒有我命苦哇”。

見到你在火鍋裡面亂翻,老爸會淡定地說“要不要穿個游泳褲下去撈?”

哪怕你小聲抱怨菜“老了”,老媽也會理直氣壯地說“你給它祝過幾回生嘛”。

這些四川人的日常對話,外地人聽起來覺得牙尖。四川人卻早習以爲常,這是刻在骨子裡的幽默感。

四川話向來以幽默詼諧聞名。外地人覺得四川人說話萌,是因爲方言裡面常用疊字和兒化音,比如“蓋蓋兒”“瓶瓶兒”“串串兒香”等。

外地人覺得四川人說話“陰陽怪氣”,根源就在於四川人常常正話反說,用幽默感來化解生活裡的煩躁。

你旁邊有個人坐在椅子上動來動去,普通人或許就直接抱怨了。四川人會說“你板凳兒上面有釘子哇”。旁人反映一下才曉得這句話的真實意思。空出來的一兩秒自然就消化了空氣裡的尷尬。

一旦習慣了四川人“陰陽怪氣”的說話習慣,反而覺得分外親切。一天不聽上幾句,反而覺得不舒服。

就在開始,我問老媽今天晚上吃啥子,她白了我一眼,邊玩手機邊說道:“吃龍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