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高齡社會 臺中首創長者就業獎勵金

臺中市議員李文傑(左起)、張瀞分、張廖乃綸、陳政顯質詢指出,臺灣中高齡就業率較日本、南韓低,呼籲市府加強促進。(林欣儀攝)

昨天是勞動節,臺中市議員張瀞分、張廖乃綸、李文傑及陳政顯聯合質詢指出,臺灣中高齡就業比例較南韓、日本都低,爲鼓勵企業多聘僱中高齡族羣,中央制定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在2020年底上路,效果卻不彰,要求市府應加強促進中高齡就業,可達到雙贏。

勞工局長張大春表示,市府去年制定「中高齡人力資源再運用獎勵方案」,除提供僱用中高齡勞工的企業獎勵金,並首創對中高齡者就業獎勵金,每人最高可領2萬4000元,去年藉由此方法推薦435名中高齡者成功就業。

張瀞分指出,根據主計處統計,全臺2021年55至59歲的勞動力參與率達58.9%,但60至64歲減少至38.6%,65歲以上更降至9.18%,比美國、南韓及日本都低;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政府至今仍無法有效提高高齡、中高齡就業率。

市議員李中說,根據內政部預測,臺灣20至65歲人口至2065年將減少到1138.7萬,屆時66歲以上人口數將達1077.6萬,未來的退休人口數將超越就業人口數。市議員黃馨慧建議政府應建立高齡者人才庫,讓專業人才可不論年紀都在職場展現專長。

市議員陳文政舉小學爲例,他說,許多家長喜歡將孩子送到新學校,認爲新學校普遍是新老師、老學校教師年齡高,此情況也出現在就業市場,但中高齡不一定比年輕人差,建議藉由鼓勵企業僱用中高齡者的方法,解決他們的求職難題。

張大春強調,市府輔導中高齡就業,整合資源推動「樂齡就業五告贊」,提供跨域培力職場體驗、企業輔導、職務再設計等服務,另也利用「僱用獎助」、「職場學習再適應計劃」、「臨工津貼」等中央政策,爭取經費在東區設立銀髮人才服務據點,並在全市27處就業服務據點推出中高齡就業單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