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派在幕僚團中當道 拜登南海政策恐持續「硬起來」

報導總結,僅管拜登作法上會微調,但在南海政策大方向持續不變。圖爲南海永暑礁空照圖。(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持續迄今,拜登似能順利入主白宮。美「自由亞洲電臺」13日報導,由於對中國大陸主張強硬的鷹派,在共和黨民主黨內皆有龐大的勢力,拜登接任總統大位後,對南海的政策恐持續強硬更勝於變化性。

報導中指出,僅管立場強硬,但以拜登喜好多邊外交的特性,會更加着墨在與爭議水域聲索國的外交接觸;相對於川普,川普對於與周邊國家合作的興趣似乎較低。

雖然拜登的南海政策,要等到他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後(通常在上任後的150天內),纔能有較清楚的輪廓;但澳洲國防大學越南軍事專家塞爾(arl Thayer)卻大膽預測,拜登的南海政策不會產生根本性變化,從而延續增加在南海的演習、航行自由行動(FONOP);甚至對大陸在爭議水域中的主張,採取更強有力的外交立場。

他強調,川普時期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依舊存在。雖然川普已卸任,對美國的利益並不會發生明顯改善。他舉FONOP爲例,該行動是針對大陸「不受國際法支持」的領土宣言而來。在拜登任內FONOP會持續進行,不過步調與範圍要等他就任後相關單位討論後才能確定。

據統計,僅管美國不是南海聲索國,但每年約有208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經過該水域,大陸在南海將島嶼軍事化的行動讓美方憂心貿易遭中斷,其海警等單位經常「入侵」美國盟友的聲索水域。如果菲律賓的軍事人員在南海遇襲,華府義務協助馬尼拉的防衛。

美國大學艾查理亞(Amitav Acharya)教授認爲,拜登會持續展開FONOP與軍事援助東南亞國家。事實上,這兩種政策都是拜登在歐巴馬時期擔任副總統時所制定,川普不過是加速而已。「東南亞想維持與美國的軍事、外交與經濟援助,卻又不顯得過分針對中國大陸」。

塞爾補充,拜登任內會與東盟諸國更多地互動,政策指導也更有秩序性,從而展現與川普不一樣的風格。他會加強與ASEAN領導人連繫,拋棄川普「交易式外交」並要求東盟諸國在美陸之間二選一的作法。

川普過去4年不曾出席東協峰會,也沒有派駐東盟大使;取而代之的是強硬的態度。如國務卿蓬佩奧7月痛斥大陸在南海的主張非法,侵犯東南亞諸國在自己海域內取得資源的權力。過去美國從未對大陸的相關主張作出正式表態

雖然拜登不太會像川普這樣強硬,但報導引述其在2月的一場辯論中,稱中共領導人爲暴徒,3月在《外交事務》上又稱大陸爲「特殊挑戰」,「美國確實需要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態度」。

更何況,拜登首席外交顧問林肯(Antony Blinken)也表態,「從政治、科技、軍事與外交角度來看,中國大陸都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美國需要結盟才能與大陸匹敵。

呼聲最高國防部長候選人佛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則露骨地在6月份的《外交事務》上提到,「如果美軍有能力且可信地讓對手相信,美方可在72小時內將中國大陸所有軍艦潛艦商船擊沉在南海;那麼中國大陸領導人在封鎖或入侵臺灣前,就會三思而後行」。

報導總結,僅管拜登作法上會微調,但在南海政策的大方向將持續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