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人工智慧 中山如何發力?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負責人介紹專案情況和研發成果。(黃凡攝)

近日,《中山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出臺,提出實施6大任務,推動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領域的深度應用,培育中山市發展新動能。

目前中山市已有一批企業率先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方面探索。對於中山市發展人工智慧,如何推動落地應用?不少企業結合自身經驗,積極建言獻策。

現狀 企業聚焦「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在位於翠亨新區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山雙創基地和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慧研究院,負責人徐博懿介紹了基地最新情況。目前,該研究院已落地7個專案,其中,譚久彬院士團隊將在中山打造超精密高端儀器裝備產業化基地,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成果產業化,解決大陸在微電子晶片製造裝備、光電子晶片製造裝備和高端平板顯示器製造裝備領域「卡脖子」問題。該團隊已在研究院啓動了大尺寸平板部件線上檢測設備、共焦顯微化驗分析儀和智慧採血機器人三大產業化項目。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山基地的目標是,5年內通過產業園一期建設完成300多家企業孵化,在機器人、智慧製造、新型材料、精密檢測等領域形成智慧製造集羣。

中山市早期從事自動化生產的企業,也踊躍參與到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產業應用中。中山市漢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甘寧早期從事LED貼片機自動化設備生產,2017年進軍醫養康機器人領域。經過幾年的努力,其生產的醫養康機器人已在多家醫院應用。

在中山市益盛精工製造有限公司展示廳裡,董事長張尊社展示了用自動化設備生產的各類精密配件。「公司10位餘員工,擁有CNC加工中心、CNC機牀等約40臺先進設備,每年實現近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產值,如果產能釋放好,可以超3000萬元。」張尊社說。經過近20年的發展,該公司在燃油取暖器核心部件,螺桿空壓機自控器件,高爾夫球具專用配件,汽車空調壓縮機部件,光學/撮影攝像產品鏡頭元件,LED照明產品元件等多個領域擁有自主開發的高端產品。

難點 人工智慧應用落地速度較緩

不少先行先試的企業反映,近年在中山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與產業應用結合的過程中,在增強企業信心、人才引進,以及在產業應用落地推廣方面,遇到的困難較多。

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慧研究院目前碩士博士佔比達六七成。研究院工作人員表示,要留住核心人才有一定難度,主要原因是中山缺乏高校支撐,人才更多依靠平臺聚合引入。因此,應集中優勢力量打造一批大型的研發產業平臺,吸引人工智慧人才集聚。此外,在成果孵化和轉化方面,希望能夠與當地相關產業展開合作,加快成果的轉化落地。

中山市漢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甘寧認爲,政府應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提振企業主的信心。他自身在研發醫養康機器人時,一路吃了不少「苦頭」,研發與實際應用的過程漫長,投入大,而市場接受需要一個過程,企業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

動力 6大主要任務促深度應用

爲加快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近日中山市出臺《中山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6大主要任務:在推進智慧技術攻關方面,將實施人工智慧重大科技攻關,支援人工智慧產品研製及產業化;在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方面,提出了發展人工智慧科技企業、孵化人工智慧創業企業、引進具有創新活力的龍頭企業、加強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發展4方面的細化措施;在培育人工智慧應用服務主體方面,提出了組建中山市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培育人工智慧應用服務企業的措施;在推進示範應用方面,將推動智慧政務審批及應用,加快發展智慧裝備、智慧產品、智慧製造、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醫養、智慧教育;同時,也將加快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工智慧發展環境建設。

專注於爲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的中山創聯公司行業總監施良勇認爲,「行動計劃」的實施,對工業上雲上平臺有促進作用。他建議,在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應用方面,可以多研發一些能讓企業用得起,用得好的產品。比如,在落地層面,研發能夠快速滿足企業對數位化,智慧化的需求,實施週期短,同時大幅降低企業的投入成本。同時,結合AI技術,使企業能自動完成演算法升級,推動人工智慧爲智慧製造更好的服務。

甘寧表示,已開始嚐到了政策和市場逐漸變暖帶來的甜頭。今年,他們公司繼在市中醫院、小欖鎮人民醫院、火炬開發區醫院等推出醫養康機器人後,又在鎮區行政服務中心推出智慧政務機器人。「我們現在還研發科教等方面的機器人,將來機器人還要進社區、居家養老中心、進各類主題展廳,充當講解員的角色。」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