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新技術 抓住“勝負手”(體壇觀瀾)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鄭 軼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第 15 版)

在頂級圍棋賽事較量中,不僅要看人才厚度,更要看人才銳度。唯有把握機遇,積極擁抱新技術,利用好人工智能,才能抓住“勝負手”,實現新突破

當今圍棋職業棋手的黃金年齡是多少?業內人士給出的答案是25歲上下。隨着比賽節奏加快、訓練水平提升,新一代棋手的成長週期大大縮短,出成績、拿冠軍的年齡趨於年輕化。據統計,目前90後棋手和00後棋手首奪世界冠軍時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1歲。

在日前結束的第五屆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中,中國隊棋手李軒豪讓人眼前一亮。他在決賽中以3∶1戰勝隊友黨毅飛,摘得個人棋手生涯首個世界大賽冠軍。27歲升爲九段棋手,28歲首次登上國內等級分榜首,29歲首奪世界冠軍,李軒豪與衆不同的成長軌跡引發棋壇熱議。

李軒豪的優異表現,得益於人工智能的助力。在國內,他是最早使用“絕藝”軟件進行人機訓練的棋手之一。從2020年開始,李軒豪每天花大量時間在電腦上訓練,逐漸找到與人工智能更吻合的棋感。長期的勤奮付出,使得他對人工智能圍棋的理解愈加深入,棋力不斷精進,終於在世界賽場創造佳績。

對於圍棋這項古老的智力運動,人工智能的出現影響深遠。從2017年柯潔輸掉“人機大戰”,到如今人工智能廣泛應用於圍棋領域,人們正重新探索圍棋運動的發展方向。職業棋手運用人工智能輔助訓練,對行棋佈局進行推算評判、預測勝率已成爲常態,人工智能幫助棋手們突破了對圍棋的傳統認知。

人工智能提高了人類圍棋水平的上限,也改變着頂尖棋手的競爭格局。韓國隊的00後世界冠軍申真諝近幾年取得驕人戰績,正是依靠對人工智能的潛心研究。在比賽中,他在很多關鍵手的選擇上和圍棋軟件的招法高度契合,足見其背後投入的訓練量。這也再次證明:圍棋新浪潮中,誰能從人工智能學到更多,誰就能佔據主動。

以往多年,依託於傳統的人才培養路徑和大國家隊的訓練模式,中國圍棋隊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在頂級較量中,不僅要看人才厚度,更要看人才銳度。唯有把握機遇,積極擁抱新技術,利用好人工智能,才能抓住“勝負手”,實現新突破。李軒豪後來居上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這樣的探索越來越多,中國圍棋也將更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