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高行健電影詩《美的葬禮》改編 帶領民衆反思美的觀念

《美的葬禮》整場演出以呈現10個段落逐一展開,每個大段落會由數個不同的畫面或小事件或肢體舞蹈所組合。(郭吉銓攝)

段落與段落之間交替着某種美的失落、墮落,有情感上的、或感受上的正負能量幽微變化。(郭吉銓攝)

《美的葬禮》整場演出以呈現10個段落逐一展開,就如舞蹈詩走在對藝術專業瞭解的高度上,表現多重變化或變形,或只凸顯某種單一的表達,是一種超越的實踐,試圖深入令人難以捉摸之精神所在。(郭吉銓攝)

整場演出以呈現10個段落逐一展開,段落與段落之間交替着某種美的失落、墮落,有情感上的、或感受上的正負能量幽微變化,有屬於肢體動作的,或是關於時間或空間上的消長與循環。(郭吉銓攝)

段落與段落之間交替着某種美的失落、墮落,有情感上的、或感受上的正負能量幽微變化,有屬於肢體動作的,或是關於時間或空間上的消長與循環。(郭吉銓攝)

編舞家吳義芳(見圖)融合高行健詩的文字表現、電影詩的鏡頭語言和畫冊的視覺意象,加上新媒體及時錄放技術的輔助,以舞蹈劇場形式呈現出《美的葬禮》的舞臺新風貌。(郭吉銓攝)

編舞家吳義芳融合高行健詩的文字表現、電影詩的鏡頭語言和畫冊的視覺意象,加上新媒體及時錄放技術的輔助,以舞蹈劇場形式呈現出《美的葬禮》的舞臺新風貌。 吳義芳首先要先感謝高行健教授授予這個機會,讓《美的葬禮》可以用舞蹈劇場的形式來表現。同時,也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正已校長和表演藝術研究所大力支持來製作呈現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

《美的葬禮》舞蹈劇場由表演藝術研究所何康國教授精心製作安排,並且得到音樂學院廖嘉弘院長在音樂上的全力支持,以及藝術學院劉建成院長對舞臺視覺技術上的相助,更重要的是高行健藝術中心所提供得高行健教授第一手創作資料,讓整個舞臺意象豐富起來,也讓高行健教授的創作精神能夠再一次地展現在觀衆的面前。 高行健教授是一座相當豐富的寶藏,他從文學出發,橫貫、綜合了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的精華,深入的研究它們的歷史發展脈絡和了解並運用表演藝術的表現,同時把各方精華表現在他每一個時期的作品中,同時建立的他個人的思想體系和論述。

以舞蹈而言,從高行健教授的生命歷程裡,他讓我們瞭解法國的象徵主義到德國的表現主義舞蹈,以及美國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舞蹈。德國的碧娜鮑許是他最推崇的編舞家,在高行健教授級的創作歷程中,他曾經跟很多的舞蹈家一起合作。同時,在高行健「論戲劇」一書中討論很多種創作的觀念和作法,很多跟音樂和舞蹈都有密切的關係。

《美的葬禮》舞蹈劇場整場演出以呈現10個段落逐一展開,每個大段落會由數個不同的畫面或小事件或肢體舞蹈所組合。段落與段落之間交替着某種美的失落、墮落,有情感上的、或感受上的正負能量幽微變化,有屬於肢體動作的,或是關於時間或空間上的消長與循環。就如舞蹈詩走在對藝術專業瞭解的高度上,表現多重變化或變形,或只凸顯某種單一的表達,是一種超越的實踐,試圖深入令人難以捉摸之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