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看攝影展兼學典藏作業 攝影文化中心首度捐贈展很有料

李悌欽《雨後市景》系列:中華商場 / 1967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李悌欽《少憩》/ 1964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李悌欽《你儂我儂》/ 1977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李悌欽《斑馬》/ 198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李悌欽《銀座,日本》/ 1986。(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邱德雲《加里山下兒童樂》/ 196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邱德雲《迎神》/ 1965。(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邱德雲《汗流脈絡》系列 /1990 - 201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邱德雲《再訪農村》系列 /1990 - 201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邱德雲《三合院的曬穀場》/1960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開展儀式中,「硬頸攝影協會」多位資深客籍攝影家陳雲錦(右二)、李湞吉(左三)及泰雅族hayaung yangah(劉仁祥,左一)及邱德雲孫女(右三)都到場觀禮。(黃子明攝)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4日起首度舉辦捐贈展,由該中心執行秘書傅遠政策畫《曾在的形跡》,以兩位出生於1930年代前後的資深攝影創作者李悌欽(1928-2017)、邱德雲(1931-2014)捐贈作品,呈現196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起步階段的城鄉發展與人民生活樣貌,同時舉辦「一張照片的旅程」教育展示,透過兩位攝影家捐贈的底片、印樣、相片等文物,挖掘其創作軌跡與影像則取思考的線索,現場並以影片講解作品入藏過程進行的整飭、保存與紀錄等細節,讓觀者除了觀賞作品,也可一窺後端維護典藏的流程。

李悌欽出生於臺北萬華,1944年自臺北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畢業,1946 年進入大同公司工作,1960 年他擔任公司福利會的康樂組長時,創立「大同攝影同好會」開始攝影創作,主要以臺北城市發展爲核心題材,揉合寫實攝影、街頭速寫、組合攝影等奠定個人風格;邱德雲則在中學時期對攝影萌生興趣,進入中油工作後受苗栗攝影前輩陳嚴川鼓勵,於1958年加入「中油攝影研究社」,1975年,邱德雲與苗栗多位攝影同好創立「苗栗攝影學會」,1991年再成立「硬頸攝影羣」,以黑白寫實攝影長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成爲苗栗最具代表性攝影團體。在今天的開展儀式中,「硬頸攝影協會」多位資深客籍攝影家陳雲錦、李湞吉及泰雅族hayaung yangah(劉仁祥)及邱德雲孫女都到場觀禮。

早在攝影文化中心籌備之初,由藝術家兼策展人張美陵執行的臺灣攝影資源調查,2015年就已完成李悌欽、邱德雲的田調工作,這批作品後來經李悌欽本人與邱德雲家屬無私捐贈,如今成爲攝影文化中心13,000餘件典藏品的一部分,也是臺灣社會發展歷程的重要檔案,展覽將持續展出到2024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