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攝影認識腳下的土地 臺灣鄉城素描「鍾永和一甲子」

河岸之境 (1993)。(圖/文化部,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對臺灣影像紀錄的蒐集與推廣向來不遺餘力,因此特邀永和先生彙集整理一甲子人生光影歲月,以「臺灣鄉城素描」爲主題辦理展覽,透過「土地」、「人情」、「鄉景」的系列規劃,精選60幅作品,並搭配鍾永和頗具文采、真摯樸實的感性短文

人文攝影家鍾永和自1980年代開始,即用影像紀實臺灣、關注鄉城,他秉持着生活行腳、人文觸角」的意念攝影創作,35年來足跡遍及臺灣各地,透過鏡頭記錄臺灣各個角落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緻,憑藉着敏銳的心及感受性的眼,將瞬間的感動捕捉入鏡,爲臺灣這片土地留下歲月流轉的永恆剎那。

鍾永和的作品真實無誤地記錄着時代面貌社會變遷以及攝影家的內在情感,在在顯示其深厚的美學內涵與人文素養。觀看他的作品,就如同閱讀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歷史。

數位影像科技日新月異網際網路盛行的21世紀傳統底片暗房逐漸被數位相機與電腦所取代,如今攝影已經成爲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智慧型手機問世、網路社羣的推波助瀾,更是大大將低了攝影的門檻人人隨時都可以拿起相機,透過鏡頭記錄、關注生長的這片土地。

「臺灣鄉城素描—鍾永和一甲子」自2016年4月21日起至6月12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展出,並於4月29日(星期五)下午2點30分舉行開幕典禮

▼臺灣好茶(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