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經濟漸入佳境 上海巨資鼓勵國際郵輪帶客訪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北京報道

5月5日,愛達魔都號、海洋光譜號、鼓浪嶼號和招商伊敦號分別停靠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和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上海兩大郵輪港口再現“四船同靠”的景象。當天,上海郵輪口岸單日出入境人數超2.3萬人次,創2023年全面恢復國際郵輪運輸以來新高,郵輪經濟重回高速發展軌道。

隨着4月26日全球最大的郵輪公司——皇家加勒比遊輪恢復上海郵輪母港的運營,國際郵輪公司已經完全恢復中國市場的業務。據悉,自2023年郵輪試點復航以來,上海郵輪碼頭已經接待國際郵輪超200艘次,出入境人員超58萬人次。

“中國有潛力成爲全球最大的郵輪市場之一。”皇家加勒比遊輪亞洲區主席劉淄楠表示,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同樣極具挑戰性,想要做好就必須堅守長期主義。上海政府正在真金白銀地支持郵輪公司長期耕耘上海郵輪樞紐港。

近日,上海政府出臺《上海市進一步促進商旅文體展聯動吸引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真金白銀支持引進國際郵輪旅遊航線。

郵輪出入境創新高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上海兩大郵輪港口都迎來一場久違的洶涌人潮。5月5日,兩個碼頭單日出入境人數創了恢復國際郵輪運輸以來的新高,“今天進出境旅客的總人次達到了1.7萬,是假期客流量最大的一天。”上海寶山海關旅檢一科科長顧立乾說。

儘管人很多,但上下郵輪的秩序井然有序,港口出入路況不再擁堵,旅客的體驗感比國際郵輪剛開放之初要好得多。

“我們都是第一次坐遊輪,整個氛圍,包括用餐,都超過我的預期。”儲公子一家剛剛結束海上郵輪旅程,接受記者採訪時,儲公子仍對海洋光譜號上的新鮮體驗念念不忘。一家三代人同船卻分別找到自己的樂趣。

比如爺爺奶奶喜歡看船上的演出,多場演出和音樂會看得目不暇接;父母喜歡拍照,便在遊輪各處打卡;年輕人則喜歡運動類項目,“因爲我平時喜歡游泳和衝浪,這些船上正好也都有。”儲公子透露,他注意到小朋友有託管服務,家長可以把小孩送去託管再自己出去玩,對年輕父母也頗爲友好。

大四大學生依依即將畢業,此趟郵輪遊是她的畢業旅行。“5天體驗下來感覺跟過了10多天一樣,每一樣都很值得,”依依表示,原計劃體驗一下付費餐廳,沒想到免費餐廳都吃不過來。郵輪上還有衆多舞蹈演出和派對,晚上泳池邊上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相聚狂歡。她雖獨自一人出遊,但短短几天內交了數個新朋友,大家相約以後一起飛去海外去體驗其他巨型郵輪。

“我們注意到遊輪上的年輕消費者變多了。”劉淄楠透露,皇家加勒比的預訂數據顯示, 2024年航次預訂的客人平均年齡與2019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6歲,25-55歲預訂客人的佔比增長了20%,有越來越多的X世代和千禧一代正準備開啓人生中首個遊輪假期。

其實不止皇家加勒比郵輪,熱衷躺平玩的年輕人們正在奔向各大郵輪體驗。依依解釋她選擇遊輪旅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非常方便”,“基本上不需要到處走動,可以在船上休息和體驗,下船到一個新的城市觀光,基本上每天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這票買得非常值得。”

據悉,自去年國際郵輪公司恢復中國市場的運營,皇家加勒比直銷渠道開售第一天就遠遠打破了船票預訂歷史最高紀錄,是2019年最高單日預訂量的兩倍之多。

劉淄楠透露,截至2023年底,直銷渠道已經超額完成原預售目標的兩倍。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的預訂量將會是疫情前同期水平的四倍,第三、四季度的預訂數量更有望較歷史同期翻九倍。

郵輪經濟復甦

劉淄楠還注意到,重新迴歸的中國郵輪市場發生了不少變化。疫情前,中國母港出發的國際遊輪航線大多爲4晚或5晚,這種短航線客單值低,更容易安排假期,因此在中國市場更受歡迎。但是疫情後,消費者對於深度旅遊體驗需求增長迅速,皇家加勒比的預訂數據顯示,在短航線預訂火爆的同時,長航線更爲火爆,長航線的銷量幾乎達到了短航線的4-5倍,長航線日均票價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短航線,爲臨近短航線的近110%。

另一個變化也頗有意思。“過去,內艙房訂得最快,現在最先售罄的是套房和陽臺房,特別是雙層套房和完美家庭套房一票難求。”劉淄楠解釋道,內艙房價格便宜,以前總被搶訂,高端房型如套房和陽臺房則因爲票價高,預訂進展相對較慢,低端房型和高端房型因此拉不開差價。但是,現在的旅行者消費觀念逐漸向着體驗消費的方向演變。預訂高端房型成爲一種奢侈的享受,旅行者願意爲更精緻、個性化的服務體驗付出更多。

中國消費者的這些變化,向國際郵輪市場傳遞出積極的復甦信號,因此MSC地中海郵輪在復航第一年,就將旗下兩艘“亞洲旗艦”MSC榮耀號和輝煌號先後部署在中國臺灣、上海、深圳三大母港運營。海洋光譜號也被皇家加勒比遊輪部署在中國運營一整年,該集團旗下4個品牌5艘次郵輪帶着萬餘名國際遊客在前幾個月入境上海遊玩。

據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方面介紹,2024年該港計劃接靠159個航次,其中母港航次153個、訪問港航次6個,兩船同靠25次,預計將接待出入境旅客140餘萬人次。上海國客中心今年則計劃接待國際郵輪42艘次,其中母港郵輪31艘次,訪問港郵輪11艘次,內河遊輪10艘次,預計接待出入境(港)遊客8.6萬人次。

兩港相加,今年上海的郵輪港口預計將接待出入境遊客近150萬人次。值得注意的是,訪問港郵輪基本都是境外遊客,單船在港時間最短爲2天,最長爲4天,對入境消費帶動作用比較明顯。部分境外遊客通過其他交通工具在上海中轉換乘,在郵輪前、郵輪後在上海及周邊城市也會進行旅遊消費。

這也是上海瞄準郵輪經濟,準備大力予以扶持的原因。四月底,上海政府出臺《上海市進一步促進商旅文體展聯動吸引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真金白銀支持引進國際郵輪旅遊航線。比如對在上海國際郵輪港全年安排始發港航次不低於15次,其中外籍旅客比例不低於2.5%的郵輪公司,予以最高200萬元支持。對在上海國際郵輪港全年安排始發港航次不低於15次,其中外籍旅客比例不低於5%的郵輪公司,予以300萬元一次性獎勵。

而且也對以上海爲訪問港的郵輪公司,予以每艘次30萬元一次性獎勵。並在7月、8月、9月等特定時段,予以每艘次6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郵輪訪問停靠天數超過2天的,每增加1天,在上述支持標準基礎上再予以每艘次20萬元一次性獎勵,累計支持額不超過100萬元。

“這次的政策針對性很強。”一位不願具名的郵輪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一直以來,相比中國香港、新加坡、東京等亞洲代表性城市,上海的郵輪訪問港數量很少,這次政策給出了很好的導向,有助於未來國際郵輪在部署訪問港航線時多考慮上海。但是基於訪問港郵輪部署週期、決策時間等原因,專家認爲政策的影響效果預計需要相對較長時間,因此希望這個政策能夠延續幾年,以便實際產生效果。

“政策很好地找準了促進入境消費這個點。”上述專家指出,這次政策鼓勵在上海部署母港的郵輪企業提高境外收客的比例,吸引更多的境外遊客來滬體驗母港郵輪。比照中國遊客到美國、歐洲乘坐當地母港郵輪的旅遊模式,國外遊客如果來中國坐郵輪,也一定會安排1-2天登船前或者下船後的在地旅遊,對上海整體入境旅遊消費有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