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爲傳世文化遺產 蘇貞昌:沒有誰的比較尊貴

行政院長蘇貞昌。(報系資料照)

「要快!不然就沒了!如果斷在我們這一代,真的對不起祖宗,也對不起子孫。」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首次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上如是說。文化部主辦的首次國家語言發展會議,邀請教育部、原民會及客委會共同主辦,以「邁向國家語言新時代」爲主題,以國家語言的尊榮感、生活化、學習力和應用力等4個議題,多面向討論國家語言的傳承與復振方式。

文化部於今年7、8月間已辦理8場線上論壇,歸綸各界意見,提出政策建議後辦理正式大會,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秘書長李孟諺、教育部長潘文忠、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等均出席了會議。蘇貞昌強調當下搶救母語已刻不容緩,他也強調每一個人的母語都是最美的,包括手語亦是國家語言,沒有誰的語言高過別人或比另一個語言尊貴。

蘇貞昌強調自己對國家語言發展的態度,一是要快,「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靈魂,若消滅了文化一定會斷」;二是要儘量用人家聽得懂話的話,日後重要會議都有通譯設備就更好,「我很期待臺灣因爲尊重母語,因爲大家平等尊重,更多彩多姿、多態多樣。」

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指出:「語言纔是最重要的文化資產,每個世代傳給下一代最重要的不是寶石而是語言」他認爲要了解一個族羣的歷史,最有價值的就是語言,我們會爲了30、50年的建築去搶救,但對於幾千年,和族羣歷史息息相關的語言卻忽略了其價值。他並指出近期熱議的電視劇《斯卡羅》,除了對歷史探討產生貢獻,且展現了「語言共和國」的可能。「裡面的人都非常驕傲、光榮地使用自己的母語,不管在任何場合,使用母語時任何人都能聽得懂」期許這樣共存、共榮、共享的語言共和國爲今日努力的目標。

楊長鎮也引康德說法指出,語言是思維方式和美學表現方式,未來期許在國家公共議題也能用母語進行,「這不單是情感滿足,也是多元化的發展」;夷將‧拔路兒也表示,原民會將與中央、地方各部會及民間團體、部落族人,共同推展原住民語言保存及推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