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廚師是天選之人?專家:建議培養細菌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代班越南籍胡姓廚師糞便檢出邦克列酸,但5日抽血、驗尿都無異常,衛福部懷疑他曾吃到微量毒素,現已代謝完畢。圖爲位在臺北市饒河夜市的「寶林咖啡館」鐵門拉下,暫停營業。(本報資料照片)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但血液卻是陰性,有醫師認爲,「該名廚師既是傷寒瑪莉翻版,也是天選之人」。毒物專家則建議,接下來應針對該檢體進行「細菌培養」,確認是否廚師爲「帶原者」,最嚴重的情形,則是唐菖蒲柏克氏菌恐已在臺灣落地生根。

1869年時,美國第一位被發現傷寒健康帶原者瑪莉·馬龍,被稱爲傷寒瑪莉,爲一名廚師,當時造成53人感染傷寒、3人死亡,但她堅決否認自己帶原者事實,也拒絕停止下廚,兩度遭公共衛生機關隔離長達26年,最後於隔離期間去世。

由於此案也是一名廚師,導致各界討論。醫師潘建志在粉專表示,過去唐菖蒲伯克氏菌在玉米發酵食品中被發現,也造成莫三比克啤酒節大中毒事件,因爲唐菖蒲伯克氏菌(細菌)和玉米發酵的酵母菌(真菌)能夠共存,「這是很狡滑的進化策略,猶如寄生在演藝圈中的色情狂。」

他推測,寶林茶室的廚師和其他食用河粉、粿條卻沒有嚴重病情的顧客一樣,由於粒線體中的基因多樣性,使其對邦克列酸有較高的毒素耐受力,「寶林茶室的廚師既是傷寒瑪莉,也是天選之人。」

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過去包括沙門氏菌、B肝病毒、C肝病毒等細菌引起的中毒,糞便也會驗出細菌,感染康復後,約5%會成爲帶原者。至於唐菖蒲伯克氏菌是否也會有相同機制,目前還不明確,建議持續觀察康復者。

「接下來應檢測糞便檢體中是否可以培養出細菌。」顏宗海指出,糞便中可以檢驗出邦克列酸毒素,但目前不知道其來源爲何,因此食藥署應進一步將糞便進行細菌培養,若能夠培養出唐菖蒲柏克氏菌,就代表廚師的腸胃道內已有菌;若沒有培養出細菌,則代表尚未在腸胃道生根。最嚴重的情況則是,「唐菖蒲柏克氏菌早已在臺灣落地生根」。

臺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則表示,雖然細菌感染過去有「傷寒瑪莉」這樣的個案,但那是細菌感染個案後,進入人體,導致「共生」,再透過糞便傳播給其他人,個案則成爲傷寒桿菌的「帶原者」。

楊振昌表示,此次引起食物中毒的「邦克列酸」是唐菖蒲伯克氏菌造成、會引起中毒的毒素,常見的細菌毒素或天然毒素,未曾看過會成爲帶原者,且傷寒桿菌的宿主爲人類,但唐菖蒲伯克氏菌宿主是植物,兩者不同,無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