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音未消「但信心持穩」!美股重回全球股市吸金王 投資專家:臺股Q4展望仍正向

臺股部分權值股近期出現漲多休息,大盤也進入橫向整理階段。(圖/實習記者方敬攝,資料照)

財經中心/臺北報導

美國最新失業數據優於預期,但刺激法案卡關美中摩擦也帶來壓力,上週股市走勢震盪。根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統計顯示,上週除歐非中東股市微幅淨流出約0.45億美元外,全球主要股市多迎來資金淨流入,其中,美股由前一週的淨流出轉爲淨流入約47.99億美元,顯示市場信心仍相對持穩。

安聯投信表示,上週美國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出現自疫情以來首次低於100萬人的消息激勵股票資產表現,然而第二波刺激法案在兩黨爭執下仍無結果,加上原訂於8/15舉行的美中會談臨時喊卡,股市面臨獲利了結賣壓,單週漲幅多收斂;觀察美股表現,四大指數上週皆小幅收紅,其中道瓊以1.8%漲幅領漲四大指數,整體仍呈向上走勢。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隨着美股來到相對高點,舉例來說,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近日來到約25倍,已接近2000年左右的相對高檔區,部分投資人開始當心是否價格略高。

謝佳伶指出,與2000年不同的是,當時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高達6.7%,遠遠高於現今的0.5%,在公債及與公債高度相關資產的價格更加昂貴的前提下,現在市場上因央行寬鬆政策帶來的充沛資金面臨了標的難尋、無處可去的情況,或有助於助長股市持續上攻。

除了資金外,謝佳伶指出,企業獲利也是驅動股市上升的重要基本面因素。根據調研機構Factset指出,雖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美國標普500企業獲利預估同比衰退約21%,但在全球陸續解封重啓的情況下,2021年則有望回升28%,甚至微幅高於疫情前2019水準

此外,從近來陸續公佈的美股財報結果也可發現,許多指標科技企業第二季營收不僅優於市場預期更優於去年同期,市場信心逐漸步出疫情陰霾,有望成爲美股持續成長的重要動能

在資金行情及基本面的支撐下,謝佳伶表示,美國成長股是對於期待整體資產成長的投資人來說,首先應納入的重要資產;其次,謝佳伶建議可加入具有優於公債及投資級債殖利率的高收益債,以其穩定金流緩解資產面臨逆風時的下檔風險。

最後,謝佳伶表示,也可關注可跟隨股票上漲,卻也可在跌至其債券底價時緩跌的美國可轉債,並將上述三大資產等比組合成爲多重資產,達成兼具成長及提供收益的資產配置策略。

在臺股方面,安聯臺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近期在美國製裁禁令下,華爲在9月中之後的動向暫時不明,加上美中緊張關係持續,臺股部分權值股近期出現漲多休息,大盤也進入橫向整理階段。

觀察盤面,雖電子股仍爲臺股主流,但在半導體族羣漲多後,資金轉流向Q2財報表現佳的中型電子股及其他具題材類股,如地產、電機機械等,輪動快速。

展望後市,廖哲宏表示,雖近來指數走勢呈高檔整理,但因獲利年增率至年底持續走高的前提下,整體格局仍偏多,對臺股第四季展望仍然正向,美中關係臺海形勢則爲主要觀察重點。

在投資建議部分,廖哲宏指出,在行情來到歷史相對高檔區、不確定性未消除的此時,波動仍會存在,不過因臺股基本面展望良好,加上平均值利率於低利環境中更顯少見,近期若出現非因基本面因素的拉回,仍是伺機佈局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