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拋開過時的「生產力」指標

管理顧問普萊斯(Dominic Price)觀察指出,許多的公司對生產力深深着迷,然而,提高產出不代表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圖/ EMBA提供)

在農耕時代,生產力是一個很好用的指標,但在今天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是知識型工作者,只用生產力衡量工作表現已經不夠。

管理顧問普萊斯(Dominic Price)觀察指出,許多的公司對生產力深深着迷,然而,提高產出不代表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例如,一位作家可以花一年,寫出兩本銷量普通的書,或者花同樣的時間,全神貫注寫出一本暢銷小說。

普萊斯在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指出,比起生產力,企業應該更強調,可以爲顧客或公司帶來什麼結果。比起要求行銷部門推出五篇新的行銷文章,你應該叫他們增加五%的網站流量。

領導人該如何將重點從「效率」,轉移到「成效」?普萊斯提出以下四個建議:

1.制定里程碑。制定里程碑,可以提醒團隊,還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達成目標。當你說出:「我們已經達成今年一半的目標了!」往往能夠激發團隊士氣;相反地,若你發現比預期的還要慢達成目標,也能提醒員工變得更警覺,加快腳步達成目標。

2.建立回饋循環。很多資訊團隊會建立一個資料庫,將可能被問到的問題,放在上面,讓其他同事上去尋找答案,不用每次都詢問他們。接着團隊可以檢視,人們多常上去查看資料庫內的文章,又多常提出疑問,藉此評估他們的資料庫是否有效。

這個概念也可以運用在其他團隊或領域當中。例如,出版商想要知道讀者對於文章的喜愛程度,可以關注他們的內容有多常被分享在社羣平臺上。

3.追求持續進步。你可以檢視專案的成長,或是減少了哪些阻礙。例如,服務出錯的時間有減少嗎?顧客獲取率是否維持穩定,或是逐年成長呢?如果這些指標有進步,就代表着團隊有持續成長。你也可以和團隊一同回顧過去,分析從最近完成的工作中,學到了什麼,並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未來的工作中。

4.注意員工的健康狀況。保持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心情,是提升團隊工作成果的不二法門。你可以觀察員工的休假狀況,如果越來越多員工請病假,可能代表員工的健康出了問題,你應該儘快找時間與部屬進行一對一談話,關心他的狀況,找出他是否需要幫助。

下次檢視團隊表現時,不妨嘗試以上做法,將重點放在衡量執行的成效,而非效率上。

(本文摘自《EMBA 世界經理文摘433期》)

《EMBA 世界經理文摘4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