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日企投資意願增強,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在華日企堅定支持着中國經濟

5月14日,中國日本商會在北京發佈第三回會員企業景氣·事業環境認識問卷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在華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意願有所改善。

根據調查收到的1741份有效答覆,56%的受訪者表示將在2024年“增加”或“保持”投資。

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本間哲朗在發佈會上介紹,從企業的具體評論來看,即使是一些不得不減少投資的企業也仍持積極態度,表示也會在研發和人力資源開發方面進行投資。“許多在華日企在進入中國市場二三十年後,仍然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在努力確保各自的地位和盈利領域的同時,也在爲未來採取新的舉措”。

“在華日企的數量爲31300家,即使是排名第二的泰國,也僅有約5800家。實際情況是,如果與第二名至第十名相加比較,在華日企的數量依然更多。在華日企堅定地支持着中國經濟。”本間哲朗表示。

中國日本商會副會長宮下正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接下來,該商會將與中國各地的日本商會的各個部門合作,走訪各家企業瞭解實際情況。

投資意願增加

本期調查在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期間進行。。第一季度,日本在華企業營業收入“上升”或“略微上升”的比例爲20%,“沒有變化”的企業爲24%,“下降”或“略微下降”的有56%。

儘管如此,今年選擇“增加”和“保持”投資額的企業數量相比上一季度仍分別增加了1個和2個百分點,合計佔比爲56%,超過半數。

對於這一現象,本間哲朗解釋,此次調查的景氣判斷結果存在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且當下也有許多積極因素,例如中國工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超過50。

本間哲朗認爲:“企業的投資意願受兩個方面影響。一是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自2020年以來,市場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企業若想生存,必須跟進(投資),這也反映在許多企業在研發方面追加了投資。”

本間哲朗說:“現在常說中國市場內卷非常激烈,這有時會造成價格因激烈競爭而下降。對於我們來說,企業爲了生存必須預見未來趨勢,並隨着變化調整策略。我不知道最終是不是能勝出,但我們必須改變自己,預測未來。”

從企業的具體評論來看,企業選擇“大幅增加”和“增加”投資的主要理由包括啓動新項目、建設新產品的工廠和生產線、訂單增加所以增強產能以及加強研發等。此外,也有許多涉及數字轉型以及脫碳行動的投資。

對營商環境看法改善

調查結果顯示,有52%的受訪企業認爲中國是其“最重要市場”及“三大重要市場之一”,比上季度增加了一個百分點。認爲中國是其“衆多重要市場之一”的佔37%,有7%的企業“僅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在對中國營商環境的看法上,57%的企業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比上季度增加了3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日本商會去年的調查曾顯示,利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在華日資企業增多。本間哲朗在發佈會上對此表示,RCEP的規則和內容在亞洲生產基地最優化方面起到了作用。“通過這樣的框架,像松下這樣的公司會把我們的產品在亞洲區域內逐漸向中國集中。而有些會員企業可能會因爲人工成本增長而向亞洲其他地區轉型。”他說。

調查稱,67%的日本企業將“人工費上漲”視爲其經營中的主要挑戰,比上一季度增加了2%。

本間哲朗認爲,人工費用增加帶來的影響是,過去的加工貿易形式已經難以爲繼。但是,“中國人口基數龐大,人才儲備非常堅實,設備和材料各方面的成本相對較低,推出產品的時間較短,因此,從供應鏈的角度看,很多日本企業仍然看重中國市場。所以,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仍會在中國本地生產。”本間哲朗稱,其所在的松下公司近年在中國新建了18個生產和研發基地,其他公司也有類似行動。